從我當主考官的評分習慣看,沒有眼神交流的考生,多少會是扣分因素。因為考生與主考官是面對面,你連正眼都不看一下,要么是不自信,要么就是不尊重,或者,你太缺少面試的經驗。正視主考官,余光環視其他考官,應該是考生比較妥當的眼神安排。
正式答題前,主考官會按規定的程序念一段“指導語”,大意是祝賀考生進入面試,今天面試有幾道題,多長時間,提示你可以先思考再答題,答完后要說“答題完畢”。念這段話是不算時間的,所以考生根本就要不搶著看題。這個時候,正視主考官,認真傾聽,才是最佳選擇。
主考官念題的時候,有的考生眼睛抬都不抬,就搶著用筆在草稿紙上記。說他有經驗,其實是很沒經驗。碰到這種情況,我念題的語速,會自然而不自然地快很多。其實考生抬頭認真傾聽,或者兼顧看看稿子,不僅僅會增加印象分。主考官念稿子,以我的經驗,關鍵詞會念重一點,認真聽的考生是有利于把握題意的。這一點,后面我還會談到。提醒一下,主考官在評分的時候,也僅僅代表自己一票,是沒有特權的。所以,眼神的交流,以主考官為主,兼顧其它考官,就更好了。假如你的眼神能控制全場,那么,你注定就是面試中勝利的王者。
筆試中,看錯題意的概率很小,因為你不慌,有的是時間。只有不會答的,沒有看錯的。而面試則不然。比如,這次面試有一道題,為保證漁業可持續發展,某地實施漁民上岸工程,將漁民遷至長江沿岸村莊,但當地村民強烈反對。你作為該項工作的負責人,怎么做好這件事?有的考生就看錯了,以為是漁民反對,做大談如何做好漁民的工作,這樣答題,答得再好也沒用,是很吃虧的。有一位考生,前面兩題答得都很好,就這道看錯了,很可惜。還有一道題是這樣的:領導經常要求你及時完成工作任務,卻不充分考慮完成工作任務的客觀條件,你對他的這種做法很有意見,你怎么辦?有的考生上來就說,領導安排工作是對我的信任,我是絕不會有意見的。態度雖然很好,卻離題了。因為題意已經設定,“你很有意見”,就應該著手考慮有意見時怎樣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另一道題:一條運送危險化學品的船與一座大橋橋墩發生了碰撞,一時間,有人說船上載的化學品對江河污染很嚴重,在社會上引起恐慌,領導安排你進行信息公開,盡快避謠,你怎么辦?這道題考察的是“信息獲得能力”,你要做的工作是“信息公開,盡快避謠”,那么,大談特談如何“組織協調,搶救傷員,安撫群眾”等工作,就是跑題了。像這種沒看清題意就開口的,這次考試中人數倒還真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理解能力的問題,有的是因為面試時間短,慌張所致。還有的題目,要看清自己設定的角色。如果以普通工作人員的身份,匯報工作時你是不宜與領導平等對話的,更不能越級匯報。如果設定你是某項工作的負責人,你一開口就是先向領導請示匯報,就顯得太沒主見了。所以,答題的時候,也要有角色意識。不要慌,面試時間雖短,但總體是充裕的。看清題意再開口,是勝利的基本保障。
【分享考官評分習慣】
在這里分享一下考官的評分習慣,對考生們或許有參考價值。
面試中,考官手上有兩張表。一張是“結構化面試個體評分表”,一張是“評分平衡表”。個體評分表是用來匯總統計分數的,每位考生答題完畢現場評分后就上收。平分平衡表是考官記下所有的分數,以便自己在評分時注意平衡,不要打著打著就忘記了評分的高低標準。無論是個體評分表還是評分平衡表,都有每道題單題得分的表格。但在實際評分中,考官往往習慣于打總分。雖然也有人分項打分,但這應該是多數考官的評分習慣。我曾經與其他考官探討過這個問題。按說,分題打分,評價會更客觀一些,畢竟每道面試題都有具體的分數,可以量化。但由于面試時間緊,工作量大,把精力過多地放在計算總分上,反而會對考生答題的內容關注不夠,影響綜合評分。再次,言語表達和舉止儀表在這次面試中是沒有分項得分的,直接計總分,反而有利于總體客觀。
周日上午的一場面試,針對答題要點,我內心合計過,如果分項評分,生硬地對照要點,大多數考生過不了60分。但總體評分,只要開口了,一般考官會把最低分設定在70分左右。作為主考官,我的評分特點是,考生上場,到答完第一道題,分數大致在內心我就給出了。第二題和第三題,答得好,分數會往上走,答得不好往下走。最后一道題“答題完畢”,分數就出來了。當然,評分的時候,不僅僅針對個人,對每場考生的總體狀況會有一個把握。所以,我感覺,如果從重要性排序,第一題最關鍵。你一開口,綜合分析能力就有一個大致的評估,基準分就默出來了。其次是最后一題,剛結束,就下筆評分。如果最后一道題答得好,評分往上走是很有可能的。中間一題或兩題,答得好當然更好,如果答得不夠好,也不要心虛。事實上,大多數考官在聽最后一題的時候,對前面幾道題的答題印象,會逐漸模糊的。面試不同于筆試,你的回答稍縱即逝,而考官,記憶力未必能超過你。
從這次面試題的結構來看,第一題考的都是綜合分析能力,要有點理論基礎。最后一題考的都是組織協調或人際溝通的能力,其實人人都會答,但得高分的,多少要有點情商。掌握考官的評分習慣,你就知道:整體表現,比局部出彩更重要。
一邊當主考官,我一邊在觀察與思考:什么樣的考生最容易得高分呢? 首先,我感覺“肚子里要有貨”。面試題目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每個考官的心中都會有一個參考答案。或者,不客氣地說,考官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答案。如果你開口,答出了他根本就沒有想到卻又十分恰于其分的,往往你就能征服考官。說來說去,總是幾句套話或半天不說話浪費時間,考官會心煩的。心一煩,你就完蛋了。
其次,最好要有點工作經驗。比如,你考鄉鎮的職位,至少,你要了解鄉鎮公務員的工作狀態。鄉鎮go-vern-men
t是干什么的,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有什么樣的特權又有什么樣的苦惱?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你了解越多越好。有些了解,總不致于說出一個普通工作人員針對某項工作可以“制定政策”的話。
還有,當過學生干部可能會強一些。有學生干部的歷練,口才和組織協調能力的提高是明顯的。角色意識也會不一樣。設定你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就不要開口就說某項工作“與領導溝通商量一下”,有時候,要以恰當的方式“匯報”。設定你是某項工作的負責人,就不要第一步就請示匯報,先要調查研究了解情況,能獨擋一面的,就要獨擋一面。重大事項,一定要請示匯報。如危化品污染引起群眾恐慌一題,信息公開前一定要按規定的程序并向領導請示匯報,不能開口就主動聯系媒體迅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