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初二 生物地理會考資料 (三) 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⑴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 ⑵黃土地形的分類:黃土原、黃土峁、黃土梁。 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2016初二生物地理會考資料(三)
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⑴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
⑵黃土地形的分類:黃土原、黃土峁、黃土梁。
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⑷成因:風吹來的高原。
⑸證據:
①“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②“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戈壁——沙漠——黃土)”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③“黃土的礦物成分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④“有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2、嚴重的水土流失
⑴ 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較陡,地面較長,沖刷侵蝕力強。
②植被:光禿裸露,會考成績查詢,缺少植被保護。
③土質: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
②開礦、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響
①帶動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③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難。
⑶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東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區地表坡度較大,地表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
3、脆弱的生態環境
⑴地形破碎,氣候干旱。
⑵自然災害頻繁:不僅水土流失嚴重,還有旱、澇災,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
⑶環境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之后很難恢復。
標簽:
生物地理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