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小記者 鄭州市金水區金橋學校六(2)班 李一鳴
上海世博會是我國第一次舉辦的世博會,自開幕以來吸引了國內外數千萬游客的參觀。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暑假里,我們全家一起來到上海目睹這次大會的盛況。
雖說不是第一次來到上海,但這次看到上海的變化可真不?。捍蠼中∠镌絹碓礁蓛?,車輛行人文明有序,關于世博的建筑和藝術品遍布街頭,使這個美麗的東方明珠充滿了節日氣氛。
走進世博園,最先看到的是園內標志性建筑——世博軸。說它是主軸線,是因為它處于世博園區中心地帶,左右分別連接中國館、浦東主題館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藝中心,這5座建筑有著“一軸四館”的合稱。世博軸全長約1000米,寬約110米,是世博園區內最大的單體項目。它就像一把大傘給人們遮風擋雨,據說在下雨的時候,把雨水儲存起來可以澆花拖地。“太神奇了!”我禁不住暗暗贊嘆。
我們乘著世博專車來到了中國館。遠遠望去,中國館采用極富中國建筑文化元素的紅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積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組成;地區館高13米,由地下一層、地上一層組成,外墻表面覆以“疊篆文字”,呈水平展開之勢,形成建筑物穩定的基座,構造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本來想去館內參觀,現在看來不行了,因為中國館不但要預約券,而且要排六個多小時長隊呢。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印度尼西亞館,印尼館頂部有數根竹子穿墻而出,竹子具有透氣性好、韌性強等特點,是印度尼西亞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的標志。印尼館通過采用木頭、竹子等一系列天然環保材料,展示印尼對自然資源的良性利用。館內,一個金黃色的獅頭吸引了我,獅頭上有許多花紋和裝飾品,和中國的舞獅子不同,它是金屬做的。向前走,是懸在半空的印度尼西亞的地圖,地圖下是當地使用的小舟,舟雖然小但很精美,舟身被精美的花紋覆蓋,旁邊是當地的面具,雖然古怪但很有特色。印尼館二樓有一個鄭和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四周擺放著印尼當地的魚簍、魚叉、樂器、文物等。
荷蘭館選擇了“快樂街”為主題,是一條長約400米的8字形街道,20個獨立的小型展館沿街分布。每個小展館都采用不同類型的裝飾,迎合不同興趣不同品位的觀眾,展現荷蘭在空間、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創新。這個豐富多彩的創新設計由荷蘭設計師約翰·考美林設計,街道呈8字形,而8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幸運數字。我想:這個設計太有創意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不斷創新,不就是為人類不斷地造福嗎?
暢游在世博園,我的心中充滿快樂。雖然有些國家館來不及參觀,但是它們的外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國館是灰色的,像一塊金剛石;盧森堡館像一座壁壘,把中世紀的塔樓包圍其中;澳大利亞館醒目的外形和顏色不但呈現出澳大利亞的遠古景觀,也同時展現了精妙的現代城市設計水準;世界氣象館的外形非常別致,在藍天和陽光的映襯下,猶如一朵祥云漂浮在世博園內,張開雙臂準備迎接八方來客。
夕陽漸漸西沉,是我們離開的時候了。回去的路上,我高興地對爸爸說:“明年我們還來看世博會吧!”爸爸笑著說:“傻孩子,像這樣的綜合性世博會五年舉行一次,下一屆要在意大利舉行了?!笨磥?,這次參觀,我們全家都是幸運的。
這次世博之行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