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教育 文/唐婷 蔣洋洋 龔雯 編輯/吳慧雯 6月初,美國College Board在可汗學院發(fā)布4套完整的新版SAT考試樣題。改革后,新版試題和舊版試題究竟有哪些不一樣難點?三位SAT一線老師為大家從閱讀、寫作和語法三大塊給出詳細解析。
【解析一:SAT閱讀】
總體看,從現(xiàn)行SAT的綜合散打10個section變成與現(xiàn)行ACT考試較類似的“3+1”:三大塊+Essay(optional)。
閱讀為第一個考查部分,5篇文章做題順序可自由選擇,不存在“跨區(qū)”。
1、考試形式--腫瘤摘除、化零為整。
變身指數(shù):五顆星
先從考試時長來看,現(xiàn)行SAT考試時間為三部分(25+25+20)共70分鐘,新SAT為65分鐘;
從考題數(shù)量看,現(xiàn)行SAT為19道詞匯填空加48到篇章閱讀題共67道,新SAT取消填空改成52道篇章閱讀題;
從閱讀篇章上看,現(xiàn)行SAT為2篇短單文章+1篇短雙文章+3篇中長單文章+1篇長雙文章,新SAT為4篇長單文章+1篇長雙文章(短單、短雙、長雙等,均指閱讀材料形式,長文或短文,單篇閱讀材料或雙篇);
從選項得分上看,現(xiàn)行SAT答錯倒扣分,新SAT答錯不扣分。
難度趨勢分析
雖然被考生抱怨偏難的“腫瘤”Sentencecompletion(完成句子)被摘除,但是難詞難句的理解都融入在閱讀之中,且總閱讀量較之前增大,每篇文章大致篇幅在800-1500左右;去掉圖答題卡的時間,基本上仍然是一分鐘一題。難度增大。
2、篇章類型與題材、題型--考查重點微調
變身指數(shù):三顆星
Passage 1:Literature Fiction
(文學性小說)
題目數(shù)量:10題
難度趨勢分析
保留的literature部分放在了新SAT閱讀的第一篇。筆者總結,考查范圍仍然是小說,短故事, 還有人物傳記(非重點)。
其篇章來源主要為近40年的minority fiction(少數(shù)族裔小說)和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classic novels(經典小說),以及新SAT將增加考查的近幾十年的美國本土作家的小說作品等。
放出的四套題閱讀部分節(jié)選也驗證了這一觀點。
如:
1999年出版的日裔美國作家小說The Strangeness of Beauty
1857年出版的Charlotte Bronte的小說The Professor
2011年出版的美國本土作家MacDonald Harris的The Balloonist( National Book Awards Winner in 1977)
以及經典short story The Schartz-Metterklume Method。
小說部分整體難度稍有增加,不排除選材方面會繼續(xù)增加難度,出現(xiàn)意識流等作品。
基本保留了主旨題、詞匯題、目的題、細節(jié)題等。行號定位較現(xiàn)行SAT減少,全文篇章相關題型等中國學生不太擅長的題型增多。更加大了對文章快速理解、把握與做題的難度。
建議:考試需加強作品主旨、態(tài)度、功能、寫作目的、寫作意圖以及結構上的理解與訓練,并加大閱讀量、提高詞匯儲備。
Passage 2: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普文章,有圖表題)
題目數(shù)量:10題
自然科學類篇章的主要考察范圍沒有發(fā)生變化,生物、地理和天文等仍是常考范圍。
難度趨勢分析
在原有題型基礎上,增加了2題左右的圖表信息題。總體難度不難,看得懂圖表、讀懂問題與選項,推理出問題與圖表的關系即可做出。
建議:自然科學類文章較人文類文章更簡單,雖總體閱讀量大,但文章大意、結構較為清晰,不可大意失分,更要保證有效的閱讀速度、閱讀技巧。
Passage 3:Humanity/Social Science/Natural Science
(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普類文章,無圖表題)
題目數(shù)量:10題
難度趨勢分析
人文社科類文章多為議論文或夾敘夾議,考察主題多為與文化現(xiàn)象相關的藝術、音樂、公共生活、哲學等,文章多會提供作者觀點,或反駁某種現(xiàn)象觀點。較現(xiàn)行SAT變化不大。但如前所述,篇章綜合性題目較多,往往是中國考[微博]生的軟肋。
Passage 4: Social Science/Humanity/Natural Science/長雙
題目數(shù)量:11題
難度趨勢分析
篇章仍屬于議論文范疇,仍然維持單篇題、雙篇題題型,題目類型相對沒有太大變化。長雙篇章的題材選自社會科學類篇章可能性較大。
現(xiàn)行SAT主要針對對社會產生影響的事件、趨勢,文獻篩選方面不會特別久遠。而新SAT中出現(xiàn)了18世紀歐洲關于民主、權力方面的文獻,以及美國建國早期的民權方面的文獻等,閱讀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需有一定文化、知識儲備。
建議:可關注積累相關少數(shù)族裔,女權、公民權利、民主等敏感點及相關文獻、演講資料。
Passage 5: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自然科普或社會科學文章,有圖表題)
題目數(shù)量:11題
難度趨勢分析
最后一篇文章多是Natural science的題目。可參見Passage2分析。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選則做帶圖表的自然科學類文章。
3、總體建議
對于已考過2016前SAT的學生來說,新SAT是必須的也是最有利的選擇,不可望而生畏。盡快尋求幫助,補充不足,調整提高。
【解析二:SAT寫作】
先看College Board官方對新SAT文章寫作的要求說明:
按照重新設計的SAT對寫作的要求,學生將在50分鐘內完成閱讀、分析、寫作三個步驟。在這50分鐘里,考生首先基于一篇650-750詞、高中閱讀材料難度的議論文做出分析,在讀懂文章并分析文章的基礎上,完成一篇文章。
實際上,考生文章的評分也是從閱讀、分析、寫作方面考量的,這三方面各按1-4檔來評分(第4檔為最高檔),綜合即為學生的ESSAY寫作得分。
官方也給出了這三方面具體的考核點,在閱讀步驟上,不僅要求學生充分理解原文本,包括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重要細節(jié)以及之間的聯(lián)系,還要求學生能精確表述原文本,以及使用文本證據(jù)素材來展現(xiàn)對源文本的理解。
在分析步驟上:
-要求學生較好分析源文本并準確評估源文本作者使用的證據(jù)、推理、風格或其他說服力的元素,以及學生在寫作中所選擇的其他特點。
-要求學生找到支持自己寫作觀點的主要源文本證據(jù)以及與解決任務最相關的文本特征。
在寫作步驟上:
要求學生能使用中心論點,根據(jù)寫作思路構建文章結構,在表達上掌握標準書面英語的慣用習慣,用詞準確,能使用多樣化的句型以及保持統(tǒng)一適當?shù)娘L格和語氣。
所以,跟現(xiàn)行的SAT考試相比,新SAT考試不僅僅是對寫作能力的考察,而是加入了閱讀文本、分析文本的步驟。
上一篇:2013年SAT國際學生考試時間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yingyulei/SAT/7904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