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堅持苦學,從鄉村醫生成長為全科主治醫師,繼承家中三代從醫的傳統,被百姓稱為“我們鄉里的好醫生”,這就是林彤,永豐中心衛生院副院長。
“只要你盡心盡力了,病人會信任你的,就容易看好病。”林彤的杏林情結,從醫理念,放在當今醫患關系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令人感嘆!
多年苦讀,崎嶇從醫路,
鑄就大醫精誠
爺爺生前是受人敬重的老中醫,父親退休前是一家中心衛生院的領導,從小在衛生院長大的他對從醫有特殊感情。然而,1989年高中畢業,林彤未能考上大學,成了他最大遺憾。
幸好鄉村醫生函授班開班,獲悉之下,林彤趕緊到臺州衛生干校報名。在校期間,他分秒必爭,閱讀大量醫學書籍,實踐各方醫學知識,三年后,終以優秀的成績畢業。
之后,他來到尤溪中心衛生院工作,被安排到中藥庫從事中藥加工。像祖父輩那樣,成為一名執業醫生的理想,不時激蕩著他的心靈,于是,工作間隙,他繼續參加醫學學歷教育,并向同行業的老醫生們虛心請教、勤奮鉆研。
然而,函授畢業的他,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只能一步一步來。功夫不負有心人, 1996年,取得鄉村醫生資格;1998年,成為鄉村醫士;2000年,通過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考試;2003年,溫州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臨床醫學?飘厴I;2006年,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考試;2009年,溫州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臨床醫學本科畢業;2010年,通過全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級)考試。
林彤,在他18年的從醫生涯中,從沒中斷過學習,從沒放棄過大醫精誠的理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圓滿祖父輩的心愿。
多問一句,多看一眼,
只因珍惜生命
2012年7月,林彤從江南街道衛生院調到永豐中心衛生院工作,并擔任副院長一職。然而,醫生業務的重任,并未絲毫減輕。
受鄉鎮醫療衛生資源的限制,林彤從一開始,就以一名全科醫生的身份上崗,內科、外科、兒科、犬傷門診科,“除了婦科和手術,只要患者哪里不舒服,我們都得看,沒有選擇”。輪到值班,從早上7點半,到第二天中午的11點,吃住全部在衛生院解決,晚上急診值班室的燈,通宵達旦亮著,等待隨時到訪的每一個患者。連續27個小時的不間斷工作,“不能享受正常的值班休息,是目前大部分基層衛生院臨床團隊的現狀”。
一個上午,三四十個病人,平均五六分鐘就要看一個,從一般情況、發病經過、體格檢查、診斷用藥到交代注意事項,“有時講了三四遍,對方還聽不進,只能再講,直到他懂了為止”,一個門診下來,往往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但是,依舊要耐心、細心、關心,“只能認認真真,把病人當自己的親人”。
18年鄉鎮衛生院的診療經驗,對農村百姓的了解,讓林彤總結出自己的一套行醫理念,“仔細聆聽,多問一句,不厭其煩,有時少問一句,診斷結果就截然不同”。
林彤說,一般腹痛,近來由吃筍引發胃炎多見,吃點胃藥就好了,但“如果是喝酒或暴飲暴食引發急性胰腺炎,耽擱了一天,第二天或許就要送去搶救”。多問一句,問清楚些,才能避免誤診誤治。
曾經有一個小孩,被狗咬傷,打破傷風脫敏注射后,小孩子在大廳里來回跑,大家都沒覺著異樣。林彤剛好經過孩子身邊,發現這孩子一會蹲了下去,又站起來跑,然后又蹲了下去,“當時就覺得這孩子眼神不對,心里奇怪,問他哪里不舒服,又不講”。于是就向護士問了幾句,臨床的直覺,讓他第一時間發現了這次急性過敏性休克,并進行了有效搶救。
生命,有時危在旦夕,早一刻的察覺,就有可能挽救一個鮮活的生命。多年的臨床工作,讓林彤養成了凡事多問一句、多看一眼的習慣。而這樣的習慣,也讓他贏得了患者的信任與尊重。
愛心付出,過硬醫術,缺一不可
林彤不但耐心、細心,還充滿愛心。平常在醫院,見著上下車有困難的患者,他都會過去搭把手;路上遇著盲人,他會扶著過馬路。
在臨海,一到周末,你經常會看到那么一群人,他們戴著紅帽子,在街上、在廣場發放環保、安全等資料;或社區禮堂表演文藝節目、景區撿垃圾、敬老院包水餃、春節送春聯、路口勸導交通……這就是臨海在線志愿者,他們付出的是愛心,代表社會的正能量。林彤就是他們中的一員,是志愿者醫療隊的隊長。
2009年,林彤從網絡上得知,古城街道聯合臨海在線在論壇招募志愿者,熱愛社會公益的他當下便決定報名參加。自加入志愿者服務中心以來,只要有時間,林彤都會定期走進養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為他們體檢、送藥,和他們聊天、玩笑;多次組織醫療隊進社區,到廣場開展義診活動;一起慰問山區貧困學校;走進貧困殘疾學生家庭,結對幫扶。
做志愿者,需要愛心付出;做醫生,需要過硬技術;而一名醫生志愿者,則是愛心與醫術的雙重集合,缺一不可。
信任和技術,
處理醫患關系的根本
有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幾年來,一直不間斷找林彤看病。而像他這樣的病情,越早去醫院住院治療越好,但患者過慮醫療費用,一直不肯去。而每次急性發作都會缺氧,呼吸困難,每次治療都有一定的風險,為了解釋他的病情和預后情況,林彤不知苦口婆心說過多少遍,甚至問他要了家中子女的號碼,跟他們交待溝通,讓他們注意觀察。但患者說:“我就是相信你,每次都是你給治好的。”
有一個慢性咽喉炎患者,總感覺喉嚨有東西,認為自己得了癌癥,林彤干脆建議他找不同兩家醫院兩位醫生診斷,同樣診斷為慢性咽喉炎,不是癌癥,慢慢打開他的心結,放松心情。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給他開藥方,囑咐注意事項。半年后,有一天,該患者興奮地說:“癥狀沒有了。”
諸如此類的病案,一一不絕,“其實,只要病人對你信任了,愿意跟你真實交流,病就好了一大半,然后給予合理的治療。信任和技術,是處理醫患關系的基礎,也是根本。”林彤說。
上一篇:山東全省衛生系統六五普法學習題庫(全部試題答案)打印版okok
下一篇:阜陽市醫師多點執業工作全面啟動
本文標題:訪永豐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林彤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yiyaolei/yishi/77333.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