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依據
依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福建省教育廳頒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歷史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基礎會考方案(試行)》和《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學業(yè)基礎會考歷史學科考試大綱(試行)》,并結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命題。
二、命題原則
1.導向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fā)展,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體現(xiàn)歷史學科新課程理念,充分發(fā)揮基礎會考對普通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
2.基礎性原則。突出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注重學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難易適當,不出偏題和怪題。
3.科學性原則。試題設計必須與考試大綱要求相一致,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試卷結構合理,試題內容科學、嚴謹,試題文字簡潔、規(guī)范,試題答案準確、合理。
4.時代性原則。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學科知識與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xiàn)學科教育價值。
三、考試目標要求
歷史學科學業(yè)基礎會考要求測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以上測試目標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滲透,力求三者兼顧。
1.知識與能力
再認、再現(xiàn)重要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線索。
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獲取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
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人物和觀點。
2.過程與方法
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歷史學習中養(yǎng)成的歷史使命感、愛國主義情感、人文主義精神、公民意識、科學精神和世界意識。
歷史學科學業(yè)基礎會考能力測試分為識記、理解和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考試大綱中"列舉、知道、了解、簡述"等測試目標,屬于識記層次要求;"概述、理解、說明、認識"等測試目標,屬于理解層次要求;"分析、探討"等測試目標,屬于應用層次要求。
四、考試內容
1.考試范圍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Ⅰ)、(Ⅱ)、(Ⅲ)
2.考試內容與要求
必修(Ⅰ)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2)知道秦的統(tǒng)一和皇帝制度的創(chuàng)立,了解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含義,理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對歷史產生的影響。
(3)了解科舉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內容,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4)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的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列舉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列強侵華的主要史實,了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概述黃海海戰(zhàn)、義和團運動等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及意義,列舉淞滬會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等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重要性,認識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在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過程,認識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
(2)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3)概述五四運動的原因、經過,認識其在中國民主革命史的地位與作用;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內容,認識中共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4)知道國民大革命、"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紅軍長征、解放戰(zhàn)爭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會考成績查詢,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4.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
(1)知道開國大典的基本史實;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認識我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踐踏的情況。
(3)知道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成就,
(4)簡述"一國兩制"的理論,了解香港、澳門的回歸、海峽兩岸關系的緩和與發(fā)展,認識實現(xiàn)祖國完全統(tǒng)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5.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了解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確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知道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的基本史實,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及意義。
(3)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4)以中國在聯(lián)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多邊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fā)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知道雅典梭倫改革的主要內容,認識雅典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了解《十二銅表法》的主要內容及地位,認識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
(1)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2)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lián)邦制的權力結構,分析1787年美國憲法的作用。
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了解《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
(3)了解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了解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與華約的主要史實,認識美蘇"冷戰(zhàn)"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影響。
(2)了解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3)了解蘇聯(lián)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發(fā)展趨勢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