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上海高考改革新政實施后的第一門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地理即將開考。在高招綜改背景下,新老高考方案過渡期內,合格考、等級考和“加一考”三者并存,地理、生物等部分學科老師結構性緊缺,各校如何克服這一難題?
高中教學聯盟讓教師“走!
復旦中學80后地理老師蘇靜怡已有近8年教齡,臨近首個“3+3”地理等級考,這周她的課時排得格外滿。其實,從去年9月起,她基本是每周15節地理課,橫跨高一年級地理和高二年級地理等級考兩個學段。除她之外,學校還有2位地理老師,3人的課時量基本達到極限,任何一人請假都可能給正常教學帶來麻煩!俺丝缒昙壣险n,如果再兼班主任,就更忙碌了!
高考新政推出后,從去年新學期起,各大高中的高二年級全面推行走班制。新老高考方案并存過渡期,尤其是地理、生物等原先選科人數較少的學校,部分學科老師尤為搶手。市、區級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本來配備各學科老師相對充足,而一些普通高中,本身可能開設高考“3+1”科目不全,面臨師資結構性緊缺問題更為明顯,同時還要“嚴防死守”其他學校挖角。
“盡管我們已經格外小心,但去年被挖走了一位10年教齡的生物教師!碧移种袑W校長夏青說。為了確保師資,該校與區內長征中學、真如中學、明翔學校、桐柏高級中學、上音附屬安師中學6所學校,形成一個高中段的教學聯盟。六校師資互補,通過借調老師臨時補位,聯合開展教研活動!氨热,學校物理學科老師比較緊缺,我們就從六校教學聯盟的另一所學校借了一位老師,實現師資共享!
一些學校則采取向外校借老師或請實習生代課的對策。復旦中學校長郭兆年說,學?孔陨韽椥詠斫鉀Q過渡期內的師資缺口,由老師分攤增加的教學量,連來實習的華師大學生,都參與學生課后輔導答疑。
開網課將老師從課堂“釋放”
在晉元高級中學,高中生小俊每周六通過學校網上走班學習平臺的地理學科導學系統,查收老師發布的學習任務,同時觀看平臺提供的教材文本、微課程等各種學習資源。如今,小俊和同學們越來越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在網上與同學、老師交流學習心得。據地理老師張偉介紹,平臺上匯集了全體地理老師精心制作的百余節地理學科學習課程!袄蠋煾嗑ㄔ谡n前準備和研究上,課上進行個性化輔導,學生可以通過‘微課’靈活機動地碎片化學習。”
在另一堂高中歷史課上,老師不像往常那樣講課,而是通過平板電腦“調控”課堂。根據學生不同學習水平,教師在課前預先制作好“選層教學”微視頻,設計了A、B、C三個選層:C為基礎知識,B在C段基礎上拓展,A為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狀況自由選擇課程,通過網上走班學習微課程和探究微資源。
新高考改革實施后,晉元高級中學找到了適應新高考改革的教學模式,即“網上走班”與“實體走班”相結合雙軌并進的新教學形式。學校全部“+3”學科同時實體走班,非“+3”學科即合格考科目,由學校設計開展基于移動終端的網上走班課程學習。針對合格考科目,學生可利用手持終端開展自主學習。每周,每門合格考科目還設置了0.5到1課時的面授或實驗課,供教師進班面授、輔導、答疑。
目前,學校網上走班教學課時已占總課時量的1/4。“網上走班教學不僅解決了優質課程資源和師資結構性緊缺等問題,還有效實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老師從傳統課堂上‘釋放’出來,學生能自選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挖掘他們的自學潛能!睍x元高級中學校長王麗萍說。
校辦主任邵榮表示,學校在基于臺式終端網上走班教學的基礎上,去年年初又開展了基于移動終端的網上走班教學探索。
建教師“蓄水池”組機動團隊
郭兆年擔心,今年夏天,復旦中學西校要投入使用,3位地理老師在相距10公里的兩校之間走校教學,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將大大增加,師資調配沒有一點機動空間。
她認為,一方面,師范院校培養的地理、生物等部分學科畢業生數量有限,確實難招; 另一方面,高考新老方案雙軌并行階段,出現部分學科師資結構性暫缺問題,等過了這段“用人高峰”后,部分學科老師又可能面臨“吃不飽”的情況。她建議,除了鼓勵走校和師資共享外,能否適當增加教師編制,在師資配備上更寬松些;能否在區級教育學院的層面,建立教師“蓄水池”,根據各學科老師人數進行實時性調節,通過建立一支穩定的“機動部隊”,長期避免學科老師結構性缺口,而不是僅靠校際之間的“私交”請外校老師代課。
在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長湯林春看來,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意在引導人才培育模式的真正轉型,必然會給各方面帶來挑戰。面對短期內出現資源緊張的局面,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行政部門要適時研制高中學校資源的配置標準及機制,確保學生選科與選考的需要;各區縣和學校根據實際創新更加有效的資源配置辦法,既解決結構性不足問題,也要提高資源使用效益。
本文標題:“新高考帶來新課堂”系列報道之一 上海推出高考新政后,不少學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jgs/8023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