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子“隧道繪音符” 讓司機不知不覺減速
武漢理工大學子“隧道繪音符” 讓司機不知不覺減速
點擊數:
6月4日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交通學院學子對1000米以上的長隧道做了獨特的視覺設計。據實驗,他們能讓司機從原先低估車速踩油門,變為高估車速、不知不覺降速。該設計在日前教育部舉辦的第十屆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中獲二等獎,這也是本次比賽我省學子最好成績。
圖為武漢理工大學子一項視覺設計模擬顯示
高速隧道事故多發
團隊由大三學生張華龍、鄢輝武、劉志、徐彎彎和蔣龍飛組成,指導老師是副教授杜志剛。
隊長張華龍告訴記者,隧道交通事故的“魔障”是太暗、環境單一、缺少視覺參照物,長時間在這種環境行駛,司機會低估車速,產生心理壓抑和視覺疲勞,想要加速“逃離”隧道,易引發追尾、撞側墻等事故。
有調研表明,高速公路長隧道中部平均事故率是全線路段的5.17倍,而其中超速引起的事故占53%。
為隧道設音符標識
他們聯想到,開車也需要“韻律感”,得掌握正確的節奏。
他們在隧道內部做了“多頻率標志標線視覺系統”,在隧道地面按照一定距離設置音符標識,在隧道兩側做了韻律感曲線。隔多少米設置標識、按多大幅度來設計曲線,他們都根據人體工學進行了嚴密設計,用專業用語來說,司機視野里出現的線條都是“韻律視覺信息流”。
最終確定,間隔為100米,曲線高度3.5米,而且因不同車型駕駛員視線高度不同,他們設計了上層藍色韻律曲線,主要針對視線高度1.8米的大貨車駕駛員,下層黃色韻律曲線,主要針對視線高度1.2米的小客車駕駛員。
同時,他們還把逆反射材料用在墻面的曲線中,這種類似夜間交警執勤時發光警服的材料,能增強亮度及對比度,基本可以替代隧道中的LED燈。
模擬中不知不覺降速
這樣做有效嗎?他們連接了相關設備,自己模擬駕駛了一把。
最后發現,在50%-100%標準照度模擬隧道環境中,此前駕駛員會認為自己開慢了,車速低估8%-17%,而在新設計的模擬隧道環境下,他們 “上當”了,認為自己開快了,車速高估6%-20%,不知不覺就把車速降下來了。同時,能有效降低反應時間,駕駛疲勞能得到有效緩解。
他們算了筆賬,設計總成本12萬元/公里,每年至少節約器具維護和電費共30萬元/公里。而隧道照明一直是高速公路上的“用電大戶”,在我省有些山區,隧道照明用電占到全路段總耗電量的三成左右。
與專業機構達成合作意向
指導教師杜志剛告訴記者,截至2012年底,公路長隧道占了中國隧道的兩成,共有5300公里。該設計大有前景,在比賽時就與中交二公院交通工 程公司達成初步合作研究意向,還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學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長邵春福教授等專家的高度評價——“傳統的思維是讓人去適應機器及環境;但是現在發展 輕巧、輕鋼、輕工業,讓環境來適應人!設計橋隧也是一樣,不懂心理學不行!”
杜志剛介紹,日本和美國也有類似的設計,幫助司機建立視覺參照物,試圖減少超速或疲勞駕駛,他在美國就曾看到公路的隔離墻上有一些弧線設計,但查閱資料發現,像這樣為隧道做系統視覺設計的,全球還是首例。
相關信息
全國車輛違章查詢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