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關于手機跑天價流量、手機預裝70多個軟件且很多無法卸載的報道見諸報端。記者了解到,一些手機出廠時,機內已經預裝了不少軟件,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這些軟件不但占用空間、耗費流量、甚至無法卸載,一些非法軟件還會造成消費者隱私泄露,帶來安全隱患。
針對此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25日發布信息,開始對《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APP)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將規范手機APP預裝與分發市場,并明確要求,除打電話、發短信等基本功能軟件外,手機預裝APP必須可以卸載。
“長期以來,國內手機市場(尤其是安卓手機)的軟件應用管理方面亂象叢生,一些品牌的智能手機,通過預裝軟件賺取收入,也是手機廠商反哺售價的一個重要來源。靠預裝軟件盈利,這已經成為我國手機行業生存和發展的畸形生態。”中國消費電子行業協會顧問王行之對導報記者表示,手機廠商如此熱衷預裝軟件,背后的合作分成是主要驅動力。
預埋“牛皮癬”
在濟南通訊城,剛剛買到紅米手機的何群興奮地打開手機,按照手機廠商的指示,一步步進行注冊。令何群不解的是,還沒有使用過的新手機,屏幕上已經預先裝載了多個APP。
為了不多占用存儲空間,何群從不玩手機游戲,他想刪除在推薦板塊中“游戲”這個預裝APP,結果無論如何拖動,就是刪除不了。
他當場咨詢了賣手機的老板,得到的回復是“這些APP都是手機廠商預裝的,沒法刪,他們就指望著這些軟件賺錢呢 ”。
老板的回復讓何群很郁悶,自己作為手機主人,竟然在自己的屏幕上做不了主,這些預裝APP好像“牛皮癬”一樣貼在手機內,讓人煩惱。
據了解,像何群一樣煩惱的智能手機用戶不在少數。目前我國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高達近80%,預裝軟件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在濟南通訊城做了多年手機銷售的天祥數碼的老板王波向記者透露,手機品牌預裝應用,一般有三個渠道:要么與運營商合作定制,運營商將相關應用預裝進定制手機內綁定;或者是手機廠商直接預裝,將應用內置入系統內;再就是渠道合作,利用手機進行推廣,或后期刷機預裝應用。
王行之表示,《暫行規定》指出:終端中預置的實現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軟件,至多有一個可設置為不可卸載,看似嚴謹,卻給了手機廠商很大的空間。
本文標題:神奇國產機 還沒正式開賣就已經收回成本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xiaoyuzhong/ptyyu/7423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