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事件與康熙帝無關的是
a.平定三藩之亂 b.雅克薩之戰
c.設置臺灣府 d.打敗荷蘭殖民者
明清時期,農業水平超過前代,手工業規模更大,技術更為先進,在此基礎上,商業和城市獲得空前的繁榮和發展。據此回答17~22題。
17.明朝中期,農業生產超過前代,其特色是
①農作物的產量提高 ②棉花等經濟作物廣泛種植 ③國外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引進 ④農業生產商品化得以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明朝中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社會分工擴大,出現了很多手工業生產中心,其中包括
a.成都 b.廣州 c.松江 d.揚州
19.明朝中后期,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煙草等農作物傳入我國,這一現象與同一時期西方的哪一事件相聯系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 b.宗教改革
c.商業革命 d.價格革命
20.清朝人記載:“開機之家,謂之帳房;機工領織,謂之代料(領取材料,回家生產);織成送緞,主人校其良楛(質量優劣),謂之讎貨(驗貨)!边@段話反映的是
a.包買主制度 b.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c.工場手工業 d.市場上的實物交易
21.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清兩代的不同表現中,清代比明代
①規模擴大 ②分工細密 ③個別部門有所突破 ④萌芽部門和地區增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雍正朱批諭旨》記載:“福建之米,取給于臺灣、浙江;廣東之米,取給于廣西、江西、湖廣;而江浙之米,取給于江西、湖廣!币韵聦@段材料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清代稻子種植地區進一步擴大
b.清代商業活動活躍
c.清代社會分工進一步擴大
d.清朝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
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些有識之士,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比較注意賦稅制度的改革,以抑制土地兼并和減輕農民負擔。據此回答23~26題。
23.王安石變法直接觸犯大官僚利益的內容是
a.募役法、青苗法 b.募役法、方田均稅法
c.青苗法、方田均稅法 d.方田均稅法、保甲法
24.王安石設想其變法的理財方針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稅的“隱田” ②向享有特權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錢 ③寓兵于農,減少軍費開支 ④向農民貸款,收取較低的利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1581年,張居正改革時推行的“一條鞭法”,是對我國古代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表現在
①賦役合并 ②賦役征銀 ③取消人頭稅 ④以土地和財產的多少作為主要征稅標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26.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和清朝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的共同目的是為了
a.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b.保護農民的積極性
c.適應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趨勢
d.實行儒家仁政思想
宋元與明清時期文化各具特點,宋元時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三大發明對世界影響深遠;明清時則出現了鮮明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據此回答27~30題。
27.影響我國10世紀至13世紀科技文化領先于世界的新因素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廣泛的對外交流
c.民族間的頻繁接觸 d.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
28.被馬克思譽為“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 變成制造精神發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強大推動力”的一項技術發明是
a.造紙術 b.火藥 c.羅盤針 d.印刷術
29.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逼渲畜w現的作者的進步思想有
①反對君主專制 ②愛國主義 ③唯物主義 ④學以致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明末思想家李贄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維護封建禮教 b.主張學以致用
c.反對迷信崇拜 d.抨擊腐朽統治
[1] [2] 下一頁
上一篇:童話歷險450子作文(共4篇)
下一篇:沒有了
本文標題:宋元明清歷史單元練習題及答案(2)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xiaoyuzhong/ptyyu/80852.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