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視覺志(ID:QQ_shijuezhi)
說起成功的定義,大家的看法難免世俗,票子、房子、車子...為了這些,總是咬牙前行。可是,物質上的東西太重,生活能否輕快?靈魂如何輕松?
在許多人看來,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劉小溪
照片中這個女孩子,面容恬靜美好,看起來乖巧溫順,內心卻異常狂野,總是刮起颶風。
她叫劉小溪,前外交官,在任期間常駐墨西哥使館。4年的海外生活,她逐漸厭倦體制內的僵化,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斷送”了別人眼中的“美好前程”。之后,遵從內心所愛,拿起相機,從零做起,成為一名攝影師。
這世界上,勇敢有很多種,最坦誠的就是尊重自己。喜歡的事情,放手去做,從不瞻前顧后,從不猶疑再三,如此簡單,如此難得。
從小,小溪就是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臉皮薄”,怕批評,每天認真讀書,乖乖的,讓人省心。高中時沒有參加高考,被直接保送到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學習西班牙語。
做外交官時的小溪
大學里,她依然努力,也依然幸運。大二那年,她通過了外交部人才選拔考試,被提前招錄為翻譯后備人選。
在人生的前二十年中,她沿著一條筆直、安穩(wěn)的大路一往無前,很少想過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大四時,應外交部要求,小溪作為交換生前往古巴留學8個月。那時的古巴物資缺乏,條件艱苦,她吃不飽,常常餓肚子。年輕的時候樂觀,她把這當成是作為一名合格外交官必不可少的歷練。但那時,她不知道,這段生活,也將是她日后成為一名攝影師的契機。
在古巴,閑下來的時候,小溪喜歡拿著相機四處跑。和外交工作的嚴肅性和形式感不同,拍照時的幸福是具體的。市井生活的真實、鮮活,熱氣騰騰的人氣,在她的鏡頭里全部復活。她尋找,發(fā)現(xiàn),記錄,熱愛這樣的生活。
小溪的旅行隨拍
因為外交官的身份,她得以走過許多地方,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意大利...從此,相機總是陪伴左右,和她一起,記錄著沿途遇到的美好生命。
在外交部,她接待過一些國家重要領導人,年輕的心總有點沾沾自喜和成就感。但逐漸的,她冷靜下來。外交部的工作,更像一杯溫吞的水,種種限制之下,小溪感受不到快感。她感謝這份工作帶來的機會,同時也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鮮亮了。”她不要官僚機制中看不到盡頭的拖延,而選擇攝影帶來的酣暢淋漓。
沒有什么戲劇性的沖動,小溪認真考慮,在征得父母同意后,遞交了辭呈。曾經和外交部簽訂八年合同,在交了一筆違約金后,她變成一個獨立自由的人。現(xiàn)在,她把生活完全握在自己手中,既快樂又忐忑。
這幾年,在國內,有一大批獨立攝影師。他們和影樓攝影不同,靠的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口碑。小溪非科班出身,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攝影,燈光、設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作為成都人,她卻在北京租了一間Loft當工作室。小溪說,回家鄉(xiāng),有資源,可能會簡單一點,但因為喜歡北京,就由著自己再“任性”一次。工作室不大,但道具、設備都是她自己采辦的,在喜歡的事情上,她分外用心。
工作室
開始時,小溪沒什么名氣,每周最多只能接到兩單生意,她要四處找機會。有一次,一個劇組招劇照攝影師,為了多認識些人,她報名參加了。零下16度的北京郊區(qū),她一個姑娘一扛就是16個小時。最后手腳凍僵,沒有知覺...
那段時間,她常熬到半夜,一邊修圖片,一邊思考著如何布景,忙碌充實,像一只旋轉的陀螺,沒有時間考慮如果失敗了該怎么辦。
其實生活不是戲劇,人生里每一次大的跨越都是危險而艱難的。但往往是心中破釜沉舟的勇氣和生生不息的堅持,讓我們有幸度過難關。
慢慢地,小溪的工作室開始運轉起來。在她的鏡頭下,有天真清澈的孩子,有干凈柔和的少女,有和睦溫馨的夫妻,她完成了對生活的全部期許。那些別人的幸福,在她眼中,猶如蜜糖。
后來有人問起過小溪是怎么轉換“外交官”和“攝影師”這兩種身份的。她說做外交官時受人尊重,享受特權,比如免簽的外交護照,車子的外交牌照,機場的外交禮遇通道……但在喜歡的事情面前,這一切,都自動清零了。
有太多想要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很多對被設置生活無動于衷的人。但當面對內心所愛時,我們不是也需要點特立獨行嗎?
小溪說:“生命只有一次,害怕或者規(guī)避風險,都不是自己隨波逐流的借口。”
畢竟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足以讓自己歡喜欣慰,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照片來自微博@溪年種柳
微信:xiiiaoxiii
感謝授權發(fā)布
上一篇:北師大今年新增社會學專業(yè)人大PPE實驗班改為一批次招生
本文標題:美女外交官裸辭:這才是我想成為的姑娘!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xiaoyuzhong/xbyy/80267.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