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LAB: Manifesto for the City3”》展覽展出的是由新南威爾士藝術與設計學院和新南威爾士大學建筑環境學院計算機建筑系最近的設計專業畢業生創作的作品。重慶的一個創新平臺Cqubed和英國普利斯曼建筑事務所也參與到了這個國際項目的開發。
《MAD.LAB》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機會參與一種繪制與設計過程,這個過程能夠審視一個城市按照居民理想的方式發展繁榮的潛力。參與項目的學生使用各種辦法來記錄城市空間從而進行細化的、參與式設計引導的研究。2015年的項目聚焦于重慶觀音橋地區!禡AD.LAB》從三個主題促進交流:觀察、吃、探索!禡AD.LAB》致力于開始規劃一個城市的宣言,為重慶提出一個漸進的方向,從為中國復雜的城市環境創立一個創新性、積極回應的模式典范。
主辦方 Organizer:UNSW Art & Design and Faculty of BuiltEnvironment at UNSW Australia.
參與方 Participants:UNSW Art & Design and Faculty of BuiltEnvironment at UNSW Australia, Cqubed (Chongqing), Priestman Architects
策展人 Curator:Dr Ian McArthur, Senior Lecturer at UNSW Art& Design
設計師 Designers:Adriana Prasnicki, Larissa Silva, EmilyHatton, Alison Phillips, Gabriel Monteiro, Jacinta Stuart-O'Toole, MaddisonBramley, Jing Wen Li, Amy Lenehan, Jordan Blanket, Christopher Tee, AnnisaRizal, Dominique Heraud, Patrick Kalucy, Angie Caro, Brad Miller, Ian McArthur,Sam Priestman, Matthew Priestman, Julia Priestman
贊助商 Name of Sponsors:UNSW Art & Design, PriestmanArchitects
活動時間 Project Dates:09.23 - 10.04
活動地點 Project Venue:苕帚胡同22號 / Dashilar, Tiaozhou 22 Courtyard
46.“院(yuàn)景”——大柵欄聚落調查展
ADA大柵欄觀察站是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設計藝術(ADA)研究中心與大柵欄共同協作對大柵欄地區聚落空間、建筑空間以及居民生活進行調查研究設置的觀察站點。大柵欄作為北京舊城區的一個標志性地區,其整體呈現出的聚落形態以及居民在其中的生活及行為具有極強的代表性,我們關注居民的生活行為與現有空間之間的關系以及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對于生活空間的理解以及隨著生活的變化所帶來的空間的需求以及未來的愿景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霸海▂uàn)景”——大柵欄聚落調查展所呈現的是我們觀察站對于大柵欄地區部分院(yuàn)景和居民所進行的展示,內容將包含進行中的部分測繪和調研的圖紙,同時試圖通過照片、影像的方式對該地區鮮明的生活進行呈現。
主辦方 Organizer: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設計藝術(ADA)研究中心 /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and Architecture 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參與方 Participants:北京大柵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 Dashilar
活動時間 Project Dates:09.25 - 10.07 | 15:00 - 10.07
活動地點 Project Venue:炭兒胡同15號 / No.15 Tan'er Hutong / ADA大柵欄觀察站
47.身體記憶流動診所/工作坊
我想念你的唇,想念你的耳,還有你手指的溫暖。這些身體部位的模型時時刻刻能讓我重現那些美好記憶。一點都不驚悚,只因記憶太美好!鄙眢w記憶是一個關于身體本身擁有記憶的假說,不同于只有大腦負責記憶。我們的身體本身可以記得聲音,氣味,觸感等等。我希望可以把這些記憶留下,永久保存起來。基于以上設想,LittleE Studio開始制作不同身體部位的模型。包括:手指,鼻子,嘴,眼睛等部位制作成胸針或者項鏈。
‘身體記憶診所’是由以上概念衍生出的一家不定期營業的游擊店,主治醫師周大夫常年拎著藥箱出診紐約,臺北,上海等地。設計周期間,來訪者可以選擇用自己有紀念意義的身體部分進行現場取模做成配飾,或者留作紀念之用, 同時也可以把它們當作禮物送給與之有關的人。除此以外,我們還將安排DIY手指的工作坊,讓更多的人享受自己動手制作和參與的樂趣。
主辦方 Organizer:LittleE Studio
嘉賓信息 Guest Information:周易 Yi Zhou
活動時間 Project Schedule:9月23日-10月7日
活動地點 Project Venue:炭兒胡同23號 / No.23 Tan'er Hutong
48.葉屏風
大柵欄胡同住宅居住空間有限,一個房間常常兼具廚房、餐廳、臥室、客廳等多個功能。屏風“葉”可根據個人需求分割這一多功能區域,增加私密性,改善居住條件。屏風為木質框架,內嵌手工縫制的鉆石幾何形的“葉片”——葉片均來自北京夏木紡織公司的生產余料。
主辦方 Organizer:大柵欄跨界中心 Dashilar Platform
策展人 Curator:亞歷山大·阿內布林克 / Alexander Åhnebrink
設計師 Designers:亞歷山大·阿內布林克 / Alexander Åhnebrink
活動時間 Project Dates:09/23 - 10/07
活動地點 Project Venue:炭兒胡同40號 / No.40 Tan'er Hutong
49.苧麻的剩余價值
本文標題:2015北京國際設計周之旅(14)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ghs/7726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