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楊勇認為,“在傳統的創業中,第一步要找投資人,這就很難,能拿到錢更不容易。第二步,找完投資人之后,要把產品賣出去,也挺難的,所以每步都是一個坎。為什么那么多創業公司都死掉,為什么那么多中小企業發展不了?就是因為每一個坎都不容易走過去。眾籌就把這個模式改變了,每個人都是投資人,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每個人也是傳播者,這種方式的改變,你就發現,做公司容易了。所以某種意義上消費者就是投資者和生產者。”
楊勇說:“傳統的創業特別辛苦,就是因為你老要求人,或者叫做外部交易,今天要找一個銀行的人,去求管銀行的人,給他什么好處幫我辦個事情,這叫外部交易。現在眾籌是什么呢?你缺什么就讓誰來當股東,你把你未來要求的人全部變成股東了,把原來外部的交易變成內部的合作了,內部合作就非常容易。”
“200人聚在一起就有很大的能量。實際上,它真正意義在后面的裂變,每一個項目做完之后,會帶出一堆項目出來,原因就是通過眾籌找了200個非常靠譜的人,這些人再有非常多的合作機會,所以基本上一個項目出來會帶一堆項目。一八九八咖啡館實現眾籌之后,項目太多了,很大原因就是因為找了一群可以相互信任,相互熟悉,又都不錯的人,而這些人本身又是跨界又是組合,非常容易談成生意,所以這個裂變的過程,力量會特別巨大。”
瀏覽股東花名冊,200位發起人涵蓋了北京大學近30年來不同屆別、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畢業生,皆為各領域中的知名人士、企業家、高層管理者。這些聯合創始人所在的行業涉及金融、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新媒體、教育、法律,高科技等多個領域。楊勇表示,“通過眾籌,聚集眾多資源。每天跟像打了雞血一樣,所以創業的生存問題解決了。”“這200人股東,可能我把他們伺候好了,每月就會有一兩百萬收入,這就挺好,公司就能存續下來。而創新是怎么來的?創新就是因為大家能夠很輕松地做自己的事情了,就會主動去創新,每天為了生存去創業的時候,你就不可能去創新。”
資料5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幫助你”,時下正風靡的眾籌讓這句話以更直接的方式照進現實。2014年初,在華南理工大學就讀的劉永杰和3個小伙伴萌生了開一間咖啡館的創業想法。這時,眾籌模式走入了他們的視野,眾籌咖啡館“比逗BEPOATO”的計劃也就被列入了日程。
為了考察眾籌在校園的可行性,2014年4月,創業團隊在華工和華農的校園進行了300份以上的問卷調查,高達70%的參與眾籌意愿給予了團隊正式啟動的信心。隨后,他們以這兩所學校的學生為目標群體進行股東招募。他們的眾籌計劃是:眾籌股東每股1000元,每位最少需出資1000元,最多5000元,享有1至5股的分紅權。經過一個多月的招募,他們共有170多位眾籌股東和70多萬元的啟動資金。籌得了資金后,下一步就是選址。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們在五山地鐵站附近租了一間臨街的鋪位。170多位眾籌股東都竭力宣傳這間咖啡館,不僅自己來消費,也拉朋友來消費,開業兩個月以來,咖啡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在咖啡館最顯眼的地方,整個墻面掛滿了印有比逗LOGO的馬克杯,仔細一看,這些馬克杯上都刻著名字和編號。王海向記者介紹,每一個馬克杯代表咖啡館的一位眾籌股東。由于股東數量龐大,不少眾籌咖啡館最后變成了“看上去很美”而實際運營卻舉步維艱,落得散伙的下場。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咖啡館建立了自己的董事會,由核心運營團隊、校園股東、社會股東等7人構成,雖然每個眾籌股東都擁有建議權,但最終的決策權是在專業的核心運營團隊手中。“盡管有摩擦,但大家都奉行‘專業的事給專業的人做’的原則,合作很順利。”劉永杰說。
為解決學生股東“畢業”帶來的流動問題,“比逗BEPOTATO”設置了學生股東畢業的股權流轉計劃。對于第一批學生股東,兩年之后按貢獻度排名,挑選一部分成為永久股東,其余在畢業時需將股份流轉給附近高校在校生。對于之后加入的股東,均需要在畢業時將股份流轉給合適的在校大學生。
利用校園優勢,比逗將咖啡館主題定位為“創業交流”。除了承接許多校園社團活動以外,他們還承辦廣東天使會等線下交流活動。通過舉辦類似的創業交流活動,店鋪也獲得了更多的創業資源,一些更富有經驗的專業團隊還能夠給予他們諸如薪酬制度設計的指導。一些興趣小組也自發找到了比逗,如錘子科技、海星會、微博讀書會等等,都在比逗舉辦了線下活動。
比逗還在進行面向所有眾籌股東的APP研發,主要目的是加強股東之間的交流、提高股東活躍度等。王海舉例說,可以將股東對店鋪的貢獻設置成一個一個的任務,例如來店消費或發布一篇推介文章就能獲得“經驗值+1”,帶朋友來消費就能夠獲得更多經驗值。王海還舉例說,店鋪中要增加一幅壁畫,以此設置一個任務,那么股東就可以通過APP來領取這個任務,在股東中找隊友一起執行,完成后就獲得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任務完成獲得的獎勵積分,就可以更直觀地看到每個股東對咖啡館的貢獻值,今后的分紅、股權流轉等就有據可依。
資料6
在眾多的創業者中還有這樣一些與眾不同的人,人們把他們的創業形式稱之為社會創業。年輕女孩小丁,為了解決殘疾人和行動遲緩的老年人穿脫衣褲不便的問題,研發生產出了可拆卸的特制衣褲,并在這些特制衣褲上增加了加熱、中藥、磁極、按摩等輔助功能,患者試用后,好評如潮,目前產品已經投入市場。小丁還為此申請了專利,注冊了有限責任公司。
行為心理學認為,人對任何付出都是希望能有所回報的。一直以來,我國公益項目對捐贈人的獎勵多是精神獎勵,捐贈人的心理難以得到很好的滿足,影響公益事業的發展。小韓和小張創立了“路人甲”公眾小額捐贈平臺。他們希望把鼓勵捐贈行為實體化、物質化,能用商業的手段,解決這個社會問題。“路人甲”的“惠捐模式”在中國是首創,即用戶在捐贈10元后即可兌換一張答謝券,憑著這張答謝券可享受眾多合作商家的超值優惠和在線服務。這樣一來受助者有尊嚴,捐贈人有答謝,商家得客戶,捐贈人、商業機構和公益項目(或受助人)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公益的價值閉環,互惠共贏,同時也挖掘了優質捐款戶背后的巨大價值。
下一篇:溫度循環試驗,鹽霧試驗,紫外線老化,汽車電子材料可靠性測試,老化
本文標題:2016年湖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2)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tzs/8048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