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深入開展人才需求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調整了專業,強化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增加到8個。兩門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達到24門,開發課程50多門。60%以上的主干專業課教材是我們的教師主編和參編的。6個重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每年舉辦教師培訓班,每年派出40多位教師赴高校和境外學習研修、30多位企業鍛煉,提高了教師現代化教學的能力和雙師素質。建立了200多人的兼職教師資源庫,企業專家走進課堂,創業明星校友走上講壇。強化校企合作培養和實踐技能教學,擴大了訂單培養規模,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例是1﹕1,頂崗實習管理進一步規范嚴格,職業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生在校始終,包括頂崗實習期間,不但不放松,還要充分利用現場進行加強,校企雙方共同對頂崗實習過程進行指導和教育,對頂崗實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具體來講,咱們學校的改革是怎么進行的?
曲國慶:高校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育人是全校重心。圍繞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積極性,如何讓管理部門、教輔部門充分發揮職能,為育人服務,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進行頂層設計,總體規劃,統盤考慮,穩步推進。不是說變就變,要保持愿景目標的相對穩定性和政策的連續性,同時又要不斷地改革、不斷地完善。每走一步,都是走群眾路線,充分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討論研究,模擬操作驗證,確保改革方案科學、合理、便于操作。首先按照學院發展長期規劃和五年規劃,定出各方面發展目標,然后分解任務目標,制定年度計劃和專項方案,分步實施。硬件軟件兼顧,長期短期結合,扎扎實實地推進改革。
硬件上,我們加快了新校區建設和老校區提升。僅去年一年,我們新建學生公寓3棟,增加宿舍面積15000平方米。投資900余萬元,購進先進儀器設備,裝備提升了20多個實驗室,購置電腦和辦公家具,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在2012年投資1000多萬元的基礎上,又投資200余萬元,建成數字化校園網,教學和管理手段更先進。3000多平方米的兩個實訓大廳即將投入使用,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畜牧生態示范園區一期建成并投入運營,辦學條件得到大幅度提升。
軟件上,從辦學體制機制,到專業和課程建設,全面進行改革和加強。我們以山東省畜牧職業教育集團和合作辦學理事會為平臺,搭建了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平臺,建立了“多元共建、校企融通”的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創造了良好的職業育人氛圍和條件。學校內部設立了校企合作處,與合作辦學理事會秘書處合署辦公,常年開展校企合作工作;各系部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建課程體系建設機制、“雙師型”教學團隊共建機制、科技研發與服務機制、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等等,逐步形成配套的制度體系,保障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的有效運行。
在辦學模式上,也在不斷創新。加強中高職銜接、專本科銜接,貫通職業教育培養渠道,在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一是中高職合作辦學,與省內8所職業中專實行聯合辦學,采取“2+3”或“3+2”的模式,學生前兩年或三年中職學校學習,后三年或兩年來我們學院學習。二是在全國率先設計開發了“三定班”專業人才培養項目,面向企業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提高企業在職職工專業能力和學歷水平。三是依托單獨招生政策,順應行業轉型升級和從業人員學習深造的需要,舉辦執業獸醫師方向班和農牧企業職業經理人方向班,這在全國屬首創。四是與普通本科高校開展“3+2”分段培養,動物醫學專業錄取105人,其中很多超出當地二本錄取分數線,生源質量大幅提升,聯合制定了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主干課程標準及課程體系。今年“3+2”專本貫通培養擴大到動物醫學和食品加工技術兩個專業。
在學校管理體系建設上,去年進一步理順管理層次,加強了制度建設。管理層次上,我們重新調整了教學系部的名稱、包含專業、教研室、人員及辦公場所,成立了新的6系1部,重新聘任教研室主任,建立了系部組織架構,強化了系部職能,使系部專業內涵更加豐富。制度建設上,我們對學院原來的138項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采取留、廢、修、立等措施,形成包括116項制度的相對完善的制度體系,并建立了制度修訂長效機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按照制度修訂程序,及時進行調整完善。這其中包括實施全員聘用制,全體教職員工由身份管理變為崗位管理,行政崗位、教師崗位、教輔崗位職業目標更加明確,管理更加科學。另外,作風建設、經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更加明確具體,更加嚴格;績效考核、分配制度、獎懲辦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出臺,與崗位聘用制度配套,加強了督導檢查和績效考核,崗位津貼與績效掛鉤,加大了獎懲力度,教職員工的緊迫感、責任感和危機意識、競爭意識明顯增強,致力于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
記者:這些改革涉及學校管理體系,涉及每個教職員工切身利益,實際效果怎么樣?
曲國慶:我們實行管理改革,目的就是將學校的資源和辦學力量集中到專業建設和教學科研上來,使辦學更加適應社會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能。新制度實施以來,內部管理體系順暢,責權利統一,充分發揮了各系部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個學院狀態昂揚向上,充滿活力。從學院年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就能看出來,2013年,在圓滿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不僅專業建設、師資建設和培養模式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科研、社會服務也成效明顯。
校企聯合新成立了4個專業研究所,立項科技部、省科技廳、教育廳和濰坊市課題22項,完成鑒定12項,獲省科技廳、教育廳和濰坊市科研成果獎10項。
派出科技特派員到濱州、菏澤、臨沂地區開展科技扶貧和技術服務,到生產一線舉辦科技講座,常年舉辦科技培訓班,全年各類培訓7000人次,被表彰為全省科技興農先進集體。我們還對新疆、內蒙古多所農業院校進行口支援建設,為省內外高、中職院校進行了師資培訓,等等。所以,從目前實施情況來看,新制度實施效果很好,發展態勢很好。
記者:看來,近兩年咱們學院是改革年,也是豐收年,學院的內涵和品牌提升很大。曲書記,能不能給我們透露一下學院在改革方面還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下一篇:2015年福州市閩清縣醫療衛生機構招聘衛生技術人員公告
本文標題:曲國慶:強化改革創新 創建特色品牌(2)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yiyaolei/yishi/80712.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