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最優報考方案?推薦80%的高考生都在用的志愿填報產品→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目前您所關注的是高考大講堂,今天上午是剛剛結束了2014年的語文考試。高考過程當中,我們最關注的就是語文考試,語文考試最最關注的焦點無非就是語文作文考試,我們統計了一下2014年高考語文作文有哪些省出的題目是比較奇葩的,哪些省份出的題目是比較高大上的,今天我們請到了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老師,和大家聊聊語文作文題的點評。作為新浪的老朋友,首先跟網友打個招呼。
王大績:大家好。
主持人:歡迎您。現在我手里面,那么多都是投遞出來的上午結束的語文考試的作文題,您也看到了這些作文題,您看到這些作文題第一反映是什么?
王大績:我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和網友看的角度不太一樣,大家比較關注作文題目的內容,它怎么樣,或者說它的篇幅,材料的長度等等。我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不能說是專業角度,但是一個語文老師的角度,我首先看這個題目出的清晰還是不清晰。因為我覺得作文題目是學生思維的一個踏板,是面向生活展開的窗口,既然是踏板就需要清楚,學生能夠一腳踏板上騰越起來,展示他對生活的認識和看法。
至于這個題目什么內容,這一點?我在很長時間里面都說這個道理,每年都是同樣一個題,因為它不可能離開生活,生活的特點是什么呢?運動,運動是永恒的,生活里面歷史形成的傳統,由現實萌生時尚走向未來,像長河一樣,永遠流淌,長江后浪推前浪。任何的運動離不開生活,只有在這樣的認識背景下這個作文題目才有思考價值和意義。
主持人:第一反映您記住的是哪一個省份出的題目?
王大績:我從家里到這里的路上,不斷收到很多人發來的信息,第一個發來的就是北京的,接著就是廣東的,現在發來的是四川的。剛才中國教育電視臺采訪,全國課標一、二卷,剛才談到了安徽卷,我每個都記住了。
主持人:今年跟往年是不是有比較,有變化的趨勢?
王大績:如果說變化,可喜的就是作文的清晰度上有回歸。
主持人:不那么模糊了?
王大績:過去主流是給情景材料,給一個故事,今年文字材料都比較簡短,相當多的都是給一句話,或者說一個格言,這個已經比情景材料清晰了很多。我們希望回歸到一個話題,或者說一個標題。
主持人:更明顯一些?
王大績:對。這里面有一些類似于是一個標題和話題了。像福建的作文題空谷,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有人想到的是棧道和橋梁。根據這句話寫一篇話題作文,什么話題,每年說,這一句話就是話題。
主持人:我看到的時候有一點蒙,有的時候人很奇怪,很長的材料作文,很多人看蒙,找不到中心,特別短的話自己又找不到哪個點是可以寫的。
王大績:甚至包括一句話的格言材料,也不是格言,是一句話的材料。如果從模糊的角度來說,就只有一個利益角度,是涵蓋整個這句話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因為面對空谷,有人說它是懸崖,他們看到的是一種絕望,或者說一種危險,有人看到的是棧道橋梁,他們看到的是通途、希望。答案不就豐富多彩了。一個學生完全可以離開這個,關于希望、前途、絕望離開這個內容,他已經提升出來了,對任何事情的看法,大家的角度不同,觀點都不相同。例如對于空谷的看法,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作文應該是違背命題人的初衷的,他并不想讓學生們看到這些。可是他自己有意或者說無意把一個話題變成一句話了,完全可以是一個明確的話題,可以用這句話來做提示,例如由空谷想到的。
主持人:您覺得往哪方面去比較好一些?
王大績:沒有什么好不好的。空谷有人想到是懸崖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他看到危險、危機、憂患這是必要的。如果空谷里面沒有懸崖的憂患意識,你就認為是棧道或者是橋梁,你可能會失足掉下懸崖。
主持人: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北京的,說是老規矩,談到老規矩的時候,很多網友向我們投遞的信息說,他看到的只是老規矩這一個很具像的東西,之前有人采訪您,您也說思想沒有這么禁錮,肯定不是固定的老規矩三個字,您跟我們分享一下?
王大績:我首先在微博里面看到很多網友,他們對這個題目的認識已經出現了偏差,他們傳的都是北京的作文題是北京的老規矩,這個不是北京的作文題,作文題前面是給了一堆例子,北京過節有許多的老規矩,然后說時移世易,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生活發生了變化。不久前把老規矩貼到網上引起了熱議,歸納出這一點可以說是作文的亮點,老規矩被人重新提起和關注,這已經是準話題了,沒有這么一個透徹的話題,這種現象引發你哪些思考,是這么一個題目。如果說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我首先思考的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主持人:不要禁錮了自己的思想。
王大績:我完全不想老規矩了,這樣寫閱卷能不能接受我不敢說。曾經北京這么些是不接受的,或者不能給一類的,但是據說去年又能接受了,因為是符合道理的。這個材料引起我的思考,我抽象出來思考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答案就是豐富多彩的,或者心中的選擇。今年不知道閱卷會不會接受這個。但是我們一般要求同學不要和題目對著來。這個題目說較真的話是語文老師的責任,我們必須較真,希望它清晰,這是語文老師的良知,必須堅持他對這方面的認識。
可是一個學生他高考就一次,他不能拿自己的命運開玩笑,所以我們希望歸納成一個話題來寫,既然是這個材料是比較模糊的,我們就把它清晰化,像北京老規矩不就完了嘛。我們有時候作文準備就是同學背好多材料。
主持人:開頭、結尾這樣的。
王大績:其實不是。北京老規矩已經給了你許多材料了,這里面需要的是什么?是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剛才我舉這個例子,如出家門都要跟長輩打招呼,這件事,這是一個傳統的老規矩,現在被淡忘了。我們可以重溫它,但是它是不是還可以發展呢?現實價值,使它更適用。不只是說學生回來要跟家長[微博]打招呼,跟長輩打招呼,是為什么?長輩關愛我們,我們應該孝敬長輩,回來之后為長輩解除我們在外面的時候他們的牽掛,但是同樣父母回來是不是應該跟孩子打招呼,如果家里面有一個小時工、保姆是不是也應該打招呼。有時候一個學生和同學們在家里做作業,或者聊天或者玩,家長回來,對同學視若不見,是不是也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客人是不是也應該打招呼,打招呼只是家庭里面嗎?例如到學校,回家只是跟長輩打招呼,到學校,學生就有一個義務向老師打招呼,老師可以對學生熟視無睹,老師也應該跟學生打招呼,大家都應該這樣。可以想的更廣,不只是家庭里面、學校里面,應該成為一種好的新的規矩,一種新的風尚,是不是城市之間,北京人和外來人之間,北京隊和廣州隊比賽籃球,為什么我們要喊換蘇群?這個話對外人的尊敬嗎?能展示北京的風貌嗎?如果想的更遠涉及兩個民族、國家,都涉及這個問題,打招呼的問題,這個問題能困擾很多。這一句話就夠寫作文的了。靠的是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能不能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由小及大。如果有這個認識,背材料干嘛!
上一篇:于丹評2014于丹評山東卷高考作文:顛覆標準答案的傳統思維
本文標題:王大績評高考作文:好作文源于對生活的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zuowen/gaozhong/80216.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