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脊柱感染:結核性和化膿性脊椎炎,等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顯微創傷外科 科室基本情況: 中山一院顯微創傷外科的前身顯微外科成立于1978年,是我國最早開展顯微外科業務的科室之一,198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5、脊柱感染:結核性和化膿性脊椎炎,等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顯微創傷外科
科室基本情況:
中山一院顯微創傷外科的前身顯微外科成立于1978年,是我國最早開展顯微外科業務的科室之一,198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成為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骨干學科,2005年更名為顯微創傷外科,業務范圍拓展至創傷骨科,2011年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現有工作人員24名,其中醫療系列12名,正高4名,副高3名,博士導師3名,碩士導師4名,5人曾在歐美深造1年以上,在學科帶頭人和科主任的領導下,正努力把科室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周圍神經損傷修復中心,國內一流的臂叢診治中心,華南地區領先、輻射影響港澳臺和東南亞的區域性顯微外科診療、研究與培訓中心。
臨床工作:
院本部開放床位33張,年住院手術量近一千例,患者遍及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臺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本科室以顯微外科核心技術為依托,特色業務包括:1.臂叢及周圍神經損傷的顯微外科修復與功能重建;2.痙攣性腦性癱瘓的顯微外科治療;3.肢體嚴重創傷、復雜骨折、復合組織缺損與畸形的顯微外科修復與功能重建;4.四肢骨創傷的微創治療,骨不連、骨缺損、骨外露、骨感染、骨壞死的顯微外科治療;5.手外傷的顯微修復與重建,包括再植再造、游離組織移植、腕關節損傷、晚期功能重建等;6.手與上肢先天或后天畸形、炎癥、腫瘤等的顯微外科治療;7.淋巴水腫、乳糜尿等的顯微外科治療;8.血透患者的動靜脈造瘺術;9.內鏡輔助下四肢神經、肌肉等軟組織手術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關節外科
我們每年完成人工關節置換術300例左右。關節鏡手術約200例,在手術質量上一向有著嚴格的要求,力求將手術做得更加完美。對一些關節疾病的系列研究,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診療常規:進一步完善了對不同年齡段髖臼發育不良患者的診斷和處理方法,其中包括了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各種處理方法、成人DDH的各種處理方法,特別是利用髖臼旋轉截骨治療成人DDH的手術方法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對不同年齡段髖臼發育不良患者的診斷和處理,已經形成了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一套診治體系。進一步完善了對骨性關節炎的早期預防和治療方法,特別是在基礎研究與臨床相結合方面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建立了對小兒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綜合治療方法。對老年髖部骨折的處理上,突出了快速、及時、穩重、合理和正確的處理原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在急診創傷的處理上,對涉及關節的創傷、下肢骨折、全身多發骨折的救治等方面,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對一些常見骨科疾病的處理,能結合各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使這些疾病的治療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如小兒麻痹后遺癥的矯形手術、一些先天性畸形的手術矯形,四肢陳舊性骨折的處理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血壓血管病科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血壓血管病科,是全國首家集高血壓、血管疾病臨床診治、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特色專科。
特 色 服 務
一、血管無創診療:
1、 中心動脈壓檢測( CAP )
2、; 動脈硬度檢測( PWV )
3、 大、小動脈彈性指數( C1 、 C2 )
4、 反射波增強指數( AI )
5、 踝臂指數( ABI )
6、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 IMT )
7、 流量介導的內皮功能檢測( FMD )
8、 多導睡眠監測( PSG )
9、 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nCPAP )
10 、運動療法( ET )
二、血管有創診療:
1 腎動脈、下肢動脈、鎖骨下動脈、頸動脈等血管造影術( AG )
2血管內球囊成形術( PTA )
3 血管內支架植入術( ESI )
三、血管生物診療:
1 內皮祖細胞( EPCs )
2 內皮微顆粒( EMPs )
3 干細胞療法( SCT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
中醫科是廣東省綜合性西醫院中規模較大的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研究中心之一,擁有 " 廣東省名中醫 " 李俊彪 教授等多名在省內乃至華南地區本專業領域有一定影響的中醫專 家 教授。為了滿足不同患者的診療需要,中醫門診、正骨門診和針灸門診設有心血管、肝膽、胃腸、呼吸、腎病、腫瘤康復、老年病、風濕病、婦科、兒科、骨關節病、 針灸腦病后遺癥專科、針灸骨質增生專科、針灸面癱專科、針灸咳喘專科、針灸肩周炎專科、針灸胃腸病專科、針灸頸椎病專科、針灸神經衰弱專科、針灸風濕病專科 等中醫特色專科,其中中醫肝膽專科、中醫腫瘤康復專科、中醫心血管專科是有一定影響力的專科。每天除了開設普通門診和專科門診外,還開設大量的教授門診,正骨門診、針灸門診還提供手法復位、按摩、牽引、外敷、 針刺、艾灸、火罐、梅花針、穴位注射、穴位埋線、刮痧 等傳統中醫服務項目。中醫科的中醫治療特色明顯,因而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平均每天接診來之省內外各地患者 1350 人次左右。院本部中醫病房環境優美,管理完善,共有病床 11 張(不包含東山院區 20 張),是中西醫結合醫療、中醫臨床教學及住院醫生培訓基地,對常見內科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同時,還采用針灸、火罐、刺絡拔罐、刮痧及中藥外敷治療等,因簡廉有效而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和喜愛。
中醫科多位教授在省內有較大的學術影響。 李俊彪 教授為全國中醫腎臟病學會常委、中南五省腎病專業委員會及廣東省中醫藥腎臟病學會副主委, 陳澤雄 教授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丘瑞香教授、 秦鑒 教授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張詩軍 教授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針灸科
在臨床方面,充分突出傳統針灸特色,開展普通針刺、電針療法、穴位埋線、穴位注射、穴位貼敷、耳針療法、梅花針、刺絡放血療法、三棱針點刺、火針療法、拔罐、刮痧、穴位按摩、艾灸及小針刀等傳統和現代針灸方法。治療一些常見病和雜癥,如面神經麻痹,中風后遺癥,腦外傷后遺癥,小兒腦癱,腦炎后遺癥,偏頭痛,抑郁癥,周圍神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頸腰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神經痛,四肢關節扭挫傷;過敏性鼻炎,咳喘;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頑固性呃逆;腸易激綜合癥,腹瀉,便秘;以及失眠,慢性疲勞綜合癥,和痛經、盆腔炎、肥胖等。每年還開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具有針灸鮮明特色的“三伏天”和“三九天”療法,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均取得較好效果。
目前開設的專科有:慢性失眠專科;骨性關節炎專科;頭痛專科;胃腸病專科;慢性疼痛專科;月經病專科;腦癱專科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