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第8天,教育有啥新鮮事兒?
“怎么看待擇校熱?我這樣回答。如果是我,我不這么做。如果是我,我會把更多的精力,包括我家庭的財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質和質量上。”在3月9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被問及如何看待擇校熱時如是說,“包括帶孩子做各種活動,開拓他的興趣、保護他的興趣,比如帶孩子去遠足,做一些戶外體育運動,培養孩子的意志。”
劉校長的回答又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還有一件事,也引起了小編的關注。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歸納出2016年十大教育關鍵詞,從中我們可以一窺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呢!
回歸教育本質、教育供給側改革、創新教育、協調教育、綠色教育、開放教育、共享教育、教育質量、互聯網+教育、教育法治,這十個2016年度教育“新銳”詞匯究竟怎么解?各位老師、家長快來看看吧!
十大關鍵詞解讀2016中國教育改革
【以下內容為音頻全部文字內容】
農村教育一直就是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這不,又有代表委員為農村教育發聲了!
全國政協委員劉長銘表示,鄉村學校里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的缺編和教師師資不足。我們必須打造一個我們國家的教育人才市場,通過培訓,培訓一批自由的教育工作者,形成教師合理的流動。政府可以通過購買人才、購買教師服務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鄉村學校階段性的師資不足問題,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而李克強總理在前幾日的審議時也表達了,可以探索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來解決鄉村代課教師問題。
要想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工資待遇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去年,在鄉村教師待遇上,中央財政下撥了22.8億元綜合獎補資金,將近三分之一的鄉村教師生活待遇有了較大改善。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李衛紅建議,國家有必要采取更有效的辦法,給予鄉村教師更大更必要的傾斜政策。中央財政指導示范,地方具體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把解決鄉村教師的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予以重視。
“擇校熱”近年來也成了熱詞。對于“擇校熱”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胡衛就提出了提案,他建議公辦學校要均衡發展,強調標準化和均衡化,均衡配置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管民必先管官,必須整治“以權擇校”。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政府應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支持民辦學校發展。
劉長銘委員則是說,家長與其花高價買學區房,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改進家庭教育上。有很多事例證明,家庭教育是決定這個孩子未來職業成功、生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而全國政協委員周新生表示,擇校問題是當下義務教育的難點。而擇校問題由來已久,近些年又不斷出現名校擴建分校、公民合辦、民民合辦義務教育的新型辦學方式,這些都使得“擇校熱”加劇。深化義務教育改革,要破解“擇校熱”難題。
說到教育改革,有一位委員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認為磁帶折射了教育的“怪相”。他對錄音機消亡時代為何還用磁帶學習表示疑惑,并認為,磁帶問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個契機。讓市場來決定采購磁帶或是數字產品,倒逼教材出版機構不斷開發和完善正版數字內容。這樣既可滿足用戶需求,也可維護自身合理利益,真正使中國教育與時俱進。他還說,“涉及孩子教育的事情沒有小事。”
2016這樣的教育將會受歡迎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歸納出2016年十大教育關鍵詞,以把握時代脈搏,助力教育改革發展。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這十大關鍵詞都是什么吧!
關鍵詞1:回歸教育的本質
[什么是回歸教育的本質?]
教育要回歸教育的本質,關注生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盡快完成從知識本位的傳統教育向能力本位的現代教育轉型,從同質化教育向個性化教育轉型,從手工教育向現代智能教育轉型。
[小故事]每名學生都有一個“私人定制”的未來
“我還想跟您談談數學、語文免修的事。”高二學生鄭子豪來找年級主任王春易,聲稱自己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明年報考一所知名藝術院校的導演系。出乎意料,鄭子豪得到的答復是“我們支持你的選擇”。王春易說:“這不是拍腦袋的決定,我們已經討論了半年,數學、語文教師會為他制定專門的學習方案,學校還在影視中心給他安排了專業教室和指導教師。”這樣的學生在十一學校絕非個例。可以說,這里的每名學生都有一個“私人定制”的未來。
[代表委員怎么說?]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人過幸福完整的生活
教育本質就是把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變成社會學意義上的人;把相對無知、相對無能的人培養成有知識、有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教育的理想狀態是培養人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胡衛:要從居高臨下的說教變為平等互動式的教育
學校教育要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必須要從耳提面命、大權在握、一錘定音的居高臨下的說教,轉變為環境浸潤、體驗感知、實際操作的平等互動式的教育。
[如何回歸教育本質?]
不以分數論英雄,培養公民為目標-應改變傳統的強迫、灌輸、高壓的育人模式,改變傳統教育的評價方式和以分數為“教育GDP”目標的考核方式,把培養合格公民作為終極目標。
超大規模“考試營”不再有,學校成為伊甸園-不應再有超大規模學校和“高考集中營”,校園會成為孩子們真正的學園、花園、家園、樂園。
智能教育廣運用,大數據助力教育管理-應當將在線教育、翻轉課堂、微課程等智能教育模式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育中,并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在教育評價與管理中的運用。
關鍵詞2:教育供給側改革
[什么是教育供給側改革?]
提高教育供給端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豐富教育供給結構,逐步打破原有單一的培養模式、統一的課程資源、僵化的考試評價,為受教育者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和教育服務模式。
[小故事]更多選擇,更多可能
松江區第二實驗小學目前形成了以“蒙學苑”轉盤課程、“實踐園”年級課程、“主題節”活動課程、“夢舞臺”班級課程為核心的四大模塊拓展型課程。
上一篇:高級會計師評審要求
下一篇:【全程】生態設計·引領中國 2016國際生態設計獎啟動
本文標題:兩會FM.春之聲:2016年中國教育改革的10大新走向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hps/80189.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