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升級,對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要求越來越高。
因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工匠精神”一詞連日來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李克強總理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應抓好三方面重點工作時提到“工匠精神”的,即“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有分析認為,“工匠”被賦予新的內涵和使命,“工匠”并非只是靠著日復一日的重復變得“熟能生巧”的手藝人,其勞動目標是通過技術整合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如今,“工匠”的簡單理解就是技術精英。
每行每業都離不開“工匠”,江門要重振“江門制造”雄風,更離不開“工匠”及“工匠精神”。我市“工匠”隊伍從何而來?我市技術精英、高技能人才現狀如何?我市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有何亮點?現有的人才是否滿足需求?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現狀】
企業對技工需求穩中有升
48歲的林志雄是一名氬弧焊焊工,從事該項工作已幾十年,春節前因所在廠訂單下降,與幾名同事一起下崗了。“中山一家企業打電話讓我去,每月6000元,雖然比原來的3500元多出不少,但離家遠,還是先找找再看。”記者在節后招聘會上見到林志雄時,他并不急于找工作。
據市人社局調查,近年來,春節后企業用工需求及求職人數均呈現下降趨勢,用工缺口在下降,普工缺口也在萎縮,但企業對技工需求穩中有升。今年春節后,記者走訪部分企業、招聘會發現,我市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對技工“熱情”不減。
江門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將從廣州搬遷至新會軌道產業園,準備3月底陸續開工。該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組主管王俊在節后招工現場會對記者說,工廠搬遷,一些工人就會流失,計劃在江門招焊工、電工、裝配工等工種。焊工每月工資在4000元至9000元之間,旺季時甚至可以達到萬元,但現場招工效果不理想。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明確提出,我市要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軌道交通裝備修造產業基地。可以想象,圍繞軌道交通裝備修造產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將呈井噴之勢。
近年來,隨著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減少普工的缺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部分行業開始用“機器人”代替人,并呈升溫之勢。如今,生產“機器人”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在與傳統企業搶人。
江門市亞泰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區一家開發生產自動拋光設備的公司,從事“機器人智能拋磨”,該公司春節后也在招鉗工、焊工等。該公司行政部的徐先生表示:“我們招的鉗工,不僅要有較強的繪圖能力,還要熟悉機械構造原理。目前已聯系到一位焊工,但現在不是我們選他,而是他是否選我們。”
【探索】
我市高技能人才已有逾10萬人
新形勢下,我市為促進技能人才隊伍增量提質,政府部門、地方高校、職業院校等各方不斷實行新政策,探索新舉措,比如五邑大學成立軌道交通學院,致力于為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培養一線專業人才,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近年來,我市多項政策和舉措相互疊加、聯動,產生了“聚變反應”,我市高技能人才培養人數連續五年突破萬人大關。去年新增高技能人才人數再創新高,達1.54萬人,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已有逾10萬人。那么,我市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有何亮點呢?
亮點一:企業可自主考評技能人才
一直以來,國家對技能人才能力考核往往與企業實際崗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為真正培養出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技能人才,2013年起,我市啟動加快完善企業技能人才多元評價試點,企業可自主考評技能人才。
行業龍頭企業大長江集團是我市首家試點實施企業技能人才多元評價的企業。大長江集團三年來現場評價累計有1000多人,約70人通過評價取得了高級技師稱號,而且為我國培養出首批摩托車“技師”。大長江集團招聘大廳人才評價辦公室負責人陳宇順表示,通過試點,人才評價更為貼近崗位實際需求。
現在全市有13家企業和3個行業協會被列為企業技能人才評價試點單位,培養企業適用的技能人才達2000多人。據悉,上述開展技能人才多元評價的企業均建立了內部培訓制度及職工技能晉升與待遇相掛鉤的激勵機制,此舉可調動員工參加技能培訓及評價的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員工的素質,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亮點二:探索建立“雙師”工作室
市人社局副局長宋巖表示,“工匠精神”是一種技術精英的傳幫帶精神。該局計劃把每個行業的“師”樹立起來,通過傳幫帶,培養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我市探索建立“雙師”工作室,即“名師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我市共成立了以數控、模具、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數控模具加工、電子專業和機電專業為主的6個“名師工作室”。此外,還有以馬琰謀、伍炳亮為首的兩個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技術交流中,發揮了示范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
我市第一個“名師工作室”于2013年6月在江門市技師學院掛牌成立,工作室由3位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老師領銜。“工作室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此外,對工作室的學生擇優選拔,使其回到原來的班級后也會起到帶動作用。”“名師”馬琰謀說。
亮點三:對高技能人才給予養老保險補貼
在落實省有關技能晉升補貼政策這一“指定動作”的同時,市人社局積極做好“自選動作”,大力實施高技能人才養老保險補貼,對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以上的企業高技能人才給予養老保險補貼,補貼金額為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的50%,每個技術等級補三年,從高級工晉升到高級技師最多可享受九年補貼。該政策在全國尚屬首創。
去年,為方便高技能人才申領補貼,市人社局簡化申報資料,提供“一站式”網上申報服務,由系統自動進行結算和核發資金,做到“一次申報,享受三年,三區互認”。去年,全市共有20067名高技能人才申請養老保險補貼,補貼金額達2700萬元。
“近年來,我們不斷完善遞進式激勵機制,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引起企業的重視,全社會正慢慢形成對技能人才尊重的良好氛圍。”宋巖表示。
【舉措】
我市已建立職業培訓聯盟
下一篇:銜接班爭搶暑期培訓“蛋糕”
本文標題:我市建立職業培訓聯盟 “菜單式培訓”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jgs/7687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