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地域優勢,立足地方文化建設需要,挖掘和研究地方文化資源,推進歷史文化傳承創新研究。與河南省臺辦聯合組建的涉臺研究、咨詢機構——中原文化與閩臺尋根研究中心,立足區域資源、凝練學科方向,對海峽兩岸關系、豫籍臺灣名人、兩岸地方史志進行研究。通過與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合作挖掘中原根親文化,連續三次主辦“固始與閩臺淵源關系研討會”,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蔣氏文化論壇”等,走出一條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協同創新之路,得到省臺辦、國臺辦和臺灣相關研究機構的高度評價。該中心還推動臺灣同胞中原尋根,舉辦了兩岸青年中原文化研習營等活動。學校成立了河南省紅色資源研究中心,促進紅色資源的保護與綜合開發利用,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等地建立了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推進“紅色精神”進課堂。
“南湖”工程振人心人才高地顯優勢
高校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站位全局,研判國家“985工程”、“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到“雙一流建設”的高校發展邏輯,信陽師院進一步增強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搶抓發展機遇,創新人才工作,構筑人才工程平臺,人才積聚效應明顯。
構筑人才工程平臺。在原有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青年英才支持計劃的基礎上,學校又實施了“南湖”系列獎勵計劃人才工程,計劃用五年時間,投入八千萬到一個億的資金,保障“南湖”系列獎勵計劃人才工程各項制度措施落地生根。通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才隊伍建設運行機制和多層次、立體化培養,促使人才脫穎而出成長為高端領軍人才,為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構建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學術評價和人才競爭的機制,創新師資管理模式,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營造有利于人才生存、發展的環境,構筑高水平人才方陣。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校領導聯系專家學者制度等。堅持穩定、培養、引進并舉,建立人才資源調配機制,更好地發揮人才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學校現有教職工140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480多人(教授120多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800多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學名師等100多人。在首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青年教師王娟獲得大賽理科類一等獎。
營造重視人才的軟環境。把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創新人才考核評價機制,營造助力優秀人才潛心成長的軟環境。同時,加強人才隊伍的國際化建設,在政策上重點傾斜,采取多種方式,加大教師海外培訓力度,設立專項培訓基金,引培相結合,逐步提高教師國際化比例。
創新創業就業機制工匠精神領航人生
思想決定腳步。近年來,信陽師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屢獲殊榮,先后被評為“河南省普通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入伍預征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信陽師院把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擺在全校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一是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責任制,二是進一步加強就業工作目標管理,三是建立全員就業工作機制,形成“領導主抓、部門統籌、學院為主、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和“人人關心畢業生就業、人人支持畢業生就業”的工作局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和“互聯網+”的信息化潮流下,學校構建了課程融入、第二課堂、創新項目立項、技能大賽、創業項目孵化基地建設等相結合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引導學生養成工匠精神。切實把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多渠道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扶持,加快“眾創空間”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和信陽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擴大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規模,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等擔任兼職導師,打造學生、教師、學校、企業“四位一體”的創業服務機制,參與創業的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校企一體化辦學成績喜人。物理電子工程學院2013屆優秀本科畢業生朱志恒信陽啟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物理電子工程學院畢業生詹長浩創辦了“思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美術學院學生周瑋雯創辦了“深邊陶藝工作室”、計算機學院畢業生鄭凱彬創辦了“鄭州京慧越科技有限公司”、體育學院畢業生王壯創辦了“藝河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等受到輿論廣泛關注。
春華秋實,桃李天下。信陽師院學子以踏實務實、寧靜致遠、精致精細、專注專業的工匠精神領航人生,為自己贏得了就業力,為學校贏得了美名。
堅持開放辦學模式辦學水平提質升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校堅持開放辦學,通過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管理經驗、課程體系等優質資源,促進了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學校把握國務院批復《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有利時機,倡議成立了“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提升了學校在區域內的影響力,構建了區域內校級溝通協調機制、教育教學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拓展國際化辦學視野,先后同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與美國米勒斯威爾大學、法國阿爾多瓦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與臺灣靜宜大學簽訂了互換生合作協議,增強了辦學活力。
下一篇:2016年福建師范大學簡介及福建師范大學所設專業列表
本文標題:信陽師范學院校長宋爭輝: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高水平師范大學(3)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jgs/79085.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