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ㄗ稍冸娫挘0599-5137553、13599317977)
茶與食品學院設有茶學、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四個本科專業!安杞缣┒贰睆執旄:汀爱敶枋ァ眳怯X農曾在此工作。現有李遠華教授、楊江帆教授、劉勤晉教授、陳宗道教授、陳榮冰研究員和茶學、食品、園藝專業博士、碩士學歷的年輕有為的教師隊伍。臺灣茶協會、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及茶學專家陳宗懋院士、食品專家陳君石院士等來校交流。
茶學專業現為“國家特色專業”,獲福建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現有“中國烏龍茶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重點學科(茶學)”“福建省高校茶葉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茶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平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主編《中國茶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及本科教材《茶文化學》(第三版)、《茶葉企業經營管理學》、《茶經導讀》等。茶學專業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為福建領先、國內一流。承辦“2015教育部茶學學科會議”“中國食品毒理學學術會議”“吳覺農茶學思想研討會”及“國際茶葉大會”受到各方肯定,與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Michael J Bunston等各國茶葉巨頭共同發出《武夷倡議》。
茶學專業(茶文化經濟方向,四年制本科、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茶文化經濟方向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具有茶樹栽培與育種、茶葉加工、茶葉分析、茶葉審評與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突出茶文化與茶經濟特色,能從事茶園安全生產、茶葉加工與審評、茶葉質量與檢測、茶文化策劃宣傳、茶葉企業經營管理、茶葉市場開發等方面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文化學概論、經濟學概論、管理學概論、茶學概論、茶文化通論、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藝理論與表演、茶葉生物化學、茶文化創意與設計、茶業經濟與管理、茶葉電子商務、茶葉市場與貿易、茶葉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合在茶文化與茶經濟等領域從事茶產品加工與開發、茶葉貿易、茶業企業經營與管理、茶文化推廣及茶文化創意等工作,部分優秀畢業生能勝任以茶為載體的國際或區域文化經濟交流工作。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食品質量管理、安全控制、食品物流、營養指導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從事食品領域的分析檢測與質量檢驗、質量管理與品質控制、安全評價與風險防范、膳食指導與營養評價、食品加工與流通配送等方面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食品微生物學、食品毒理學、食品安全學、食品標準與法規、現代儀器分析、食品理化檢驗、食品企業管理、食品感官質量評定、動植物檢驗檢疫學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合在食品衛生監督部門、食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餐飲業等單位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管理、質量安全監督與管理等工作,學有余力者可繼續深造攻讀相關專業碩士學位。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食品工程、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及微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掌握食品加工與分析方法、工藝設計、管理等知識,能夠從事食品研發、食品生產、食品檢測與質量管理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食品工藝學、食品貯藏與保鮮、營養學等。
就業前景:畢業生適合在食品、商貿、糧油、衛生監督、食品檢驗檢疫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從事產品檢驗、產品研發、質量管理、食品營銷與健康管理等工作。
園藝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生物學和園藝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備觀賞植物生產、栽培養護、種質資源和品種選育、觀賞植物配置與設計以及觀賞植物經營管理等能力,能在花卉、園林、城市建設及其他相關部門,從事與觀賞園藝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應用、經營管理、教學科研等工作,具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知識體系和綜合素質,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及自主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設施園藝學、園藝植物育種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保護、花卉學、觀賞樹木學、園藝產品加工與貯藏學、園藝產品商品學、植物造景學、城市綠地規劃設計等。
就業前景:畢業后可在農業、生物、植保、商貿、園林管理等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就業,從事觀賞園藝植物栽培生產、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工廠化育苗、設施栽培管理、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園藝產品營銷、觀賞植物配置與設計、園林綠化管理等工作,學有余力者可繼續深造攻讀相關專業碩士學位。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
(招生咨詢電話:0599-5136976)
生態與資源工程學院設有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生物工程、生態學5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達1300余人,F有專任教師60人,兼職教師30人,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
學院具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完善的教學、科研設施,實驗室面積6000m2,儀器設備總值1800萬元。擁有“福建省生態產業綠色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綠色化工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福建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6個省級教學、科研平臺和25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及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省級實踐課程教學團隊等優質教學資源,為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創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院學術氛圍濃厚,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近3年來承擔國家級和省廳級科研項目5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30篇,其中SCI、EI收錄40余篇,多項研究成果與企業對接,授權發明專利11項。學院緊密圍繞區域生態資源優勢和產業需求,加強與臺灣及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業合作,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構建 “應用型,有特色,融合發展” 的“生物資源利用專業群”,形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開放式辦學模式。
環境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上一篇: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通訊)會議決
下一篇:經濟師2015年內蒙古分數線
本文標題:福建武夷學院2016年各學院和專業簡介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caijinglei/jjs/80228.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