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修訂前的《廣告法》,我國廣告業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營業額已經從1995年的200多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5600多億元,廣告的發布也由過去的傳統媒體推送到現在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線上線下的多形式發布。
作為廣告的最后一道把關人,新法強化了對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發布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僅對醫藥、煙草等特定商品的廣告發布作出嚴格規定,還加大了媒體發布虛假違規廣告的處罰力度。由原來的根據廣告費用處1~5倍罰款,增加到3~5倍,還有的廣告費用難以計算的,現在最高可以罰到200萬元。
業內人士預測,目前電視廣告有30%受新《廣告法》影響。的確,新《廣告法》重點規制的產品和廣告形式是很多省級地面頻道和城市臺、縣級臺重點客戶群,這些廣告的流失,將使一些省級地面頻道和城市臺、縣級臺失去業務支撐,考驗其生存問題。
對于新修訂的《廣告法》,有專家表示,媒體不妨把作為治理自身廣告刊登管理中的“危機”轉變為提升自身社會責任和公信力的“契機”,念好媒體廣告刊登管理經,迎來媒體廣告更好的生態。
“抗戰編排”有溫度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上星頻道9月1日~5日暫停所有娛樂性質節目的播出,各家衛視原定9月1日~5日期間播出的娛樂節目都順延或改期。
每到7、8月,抗戰劇就成為了熒屏主角,收視率也是居高不下。而在今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抗戰題材電視劇更是從8月下旬開始便成為熒屏主流,各主要衛視在黃金時段編排的幾乎都是清一色抗戰劇。除了集中播出《黃河在咆哮》《南僑機工英雄傳》《太行山上》等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的重點劇目,許多上星綜合頻道還首輪排播《左手劈刀》《畢業歌》《偽裝者》《鐵在燒》《地雷戰》等抗戰題材電視劇,安排重播《誰是真英雄》《我的團長我的團》《野山鷹》《東北抗日聯軍》《鐵血紅安》等經典抗戰題材電視劇。
除了電視劇之外,紀錄片和動畫片也成為展映的主打。經典抗戰電影《地道戰》《雞毛信》以及一部此前從未被影視作品反映過的《淵子崖保衛戰》作為“抗戰三部曲”于9月1日~5日,在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和湖南衛視分別安排播出,試圖通過動畫的形式,讓抗戰勝利這一歷史進入“00后”“10后”孩子的視野。
總體來看,央視及各個衛視相關紀念節目類型較為多元,正常播出的文化益智類、生活類節目也紛紛推出主題策劃。
真人秀邊走邊改
如果你是一個資深電視觀眾,會發現很多以前出現在影視劇中的演員都開始本色出演——參加真人秀節目。學者給出的真人秀節目定義是“對自愿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真實記錄和藝術加工。”雖然沒有任何角色的設定,但真人秀里的這個“秀”字說明這絕非是簡單的記錄,在看似簡單記錄的同時,也折射出特有的社會意識形態。那么真人秀應該秀什么呢?
首先,在總局“一劇兩星”政策的影響下,2015年各大衛視在自制內容上持續發力,而其中最火爆的就是真人秀節目。其次,因為明星“天價”出場費和節目版權引進這兩道門檻,目前的熱門真人秀只局限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上海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等衛視第一梯隊之間的競爭。再次,節目模式過于單一也引起觀眾詬病。引進美、日、韓等國家的綜藝節目版權,嫁接中國明星的做法逐漸令觀眾審美疲勞。
客觀地看,真人秀節目的繁榮,有利于豐富電視文藝形態,拓展電視表現領域,為廣大人民提供更加多樣的收視選擇。也有利于鞏固并凸顯廣播電視內容原創和制作優勢,提高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而目前真人秀節目的同質化、過度娛樂化、重引進輕原創等問題也引起了廣電管理部門的關注。
在電視節目最火爆的暑期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7月22日非常有針對性地下發了《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被業界稱為“限真令”,對真人秀節目的導向、內容、格調、人員等提出明確要求,清楚地表明總局的立場態度、管理理念和調控原則。在“限真令”中,雖未點名具體綜藝節目,但其指向性頗為明確,即節目要關注普通群眾,不能只靠明星博收視,同時對于那些“有意思”但沒意義的綜藝節目,總局將通過黃金時段節目備案、各類評獎評優等管理機制進行引導調控,對于優秀的真人秀節目大力扶持,對于缺少價值和意義的真人秀節目加以抑制,對于內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節目堅決查處糾正直至取締。
僅有紅頭文件還不夠,2015年8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專門召開真人秀節目培訓班,面對面給衛視負責人上了一堂真人秀該秀什么的公開課。中心意思就是“不能把群眾作為明星陪襯或節目背景,要讓群眾成為節目的主角。”在此期間,總局采取了一系列調控引導措施,表揚了一批,警告了一批,停播了一批,整改了一批。
2016年,在觀眾需求和總局要求的雙重壓力下,真人秀節目將著重突破拼明星、拼投資和拼“笑”果的桎梏,向內容原創、價值引領和關注普通人方面下功夫。
(本版文字由本報記者 李彥 魏芳 楊雯 采寫)
【年度數說】
數字,是冷冰冰的,然而數字背后的故事,卻透著溫度。這些“大數據”“小數目”,詳細記錄并講述著廣電行業2015年發生的變化。
芒果TV創收10億元
本文標題:廣電周刊盤點2015(4)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hps/79062.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