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我做的最多了。因為造高速公路而打掉的山體,全部要復綠。杭州到千島湖的高速公路,是中國第一的綠化,中科院評價是世界領先,國內第一。我們在做生態,生態是非常惡劣的一樁事情,是非常崇高非常偉大的一件事情。
剛剛講禪宗的事情,我只能略掉,因為講這個的話,要講話很慢的。不能這么快的。
這個是做心靈生態的事情。生態心情,公益事業我投了五六千萬了。可能你都不知道,我在上海、杭州沒有一棟房子,我還是住在最差的旅館里面了。
這一些我們不講了,今天時間來不及了。這是正課,前面是忽悠的。這是我寫的,我即佛,佛即我,廣種福田我與西方長駐。藝亦禪,禪亦藝,精研墨池藝與三寶同輝。我是佛,只要為人民做生態,你就是佛。所以我寫好,題在我門口的島上,我門口這個島,觀音躺在水面上,后面是普陀山。后來要填掉,要炸掉,做房地產。你們不知道,我們的島在,在這么幾年里面,五六百的島,被我們自己消滅掉了。為什么呢?為錢,填掉,做房地產賣,把所有的共和國海灘上的風水全破壞掉了。我們要去破壞,我們沒有這么大的能力。我只能買下一個島,然后做成這樣的案例,給他們看。我跟土地公公說,我要在這個地方動工了。我建了168米,做成羅漢在水里。我做成大量的琉璃的黃金的小樣,都是我自己做的。大量做。這個島變成一個禪宗藝術的島。讓菩薩、羅漢走下神壇,帶著快樂的表情,與我們一起做生態。
我自己一個人做,自己的錢,做好了之后,我就離開了。還要養一個班子。我剛才說過,我們很感謝,現在來到希望的田野上,現在國家明白了,現在黨中央都在官位上捆綁上文化和生態兩個字。我們非常姓名。能坐上這班末班車,在前面是沒有可能的。有空大家可以去參觀,全免費的。我一個人雕的,雕了18年。這一些建筑、蘆葦、山水,都很融合,很生態。好象是長在一起,其實是荒郊。
這個是普陀山,1200前,普陀山的香火是靠它的。
我投下去大概五六千萬。永遠免費,對世界開放的。這是前面的。我就畫這個畫的時候,摔下來癱瘓掉的。那時候不能裸體的,裸體要抓走的。
這個時候我癱瘓在床上搞創作,這是我原來睡的房子。我寫了一路,畫了一路。這時候我會想到我該干什么了。這時候我開始做生態了。那是1981年。我就開始做人類生態修復學,做到現在。所以我看到滿登老師你們前進的時候,我心里非常的安慰。這個是我在普陀山生活的時候。
我謝了大量的禪詩,畫了大量的禪畫。你們有機會可以到網上看我所有的作品。這種畫,中央美院,就是學院派的東西,我們都有,大是禪宗的思想不可能有。這種思想連貫整個大地,連整個人類,連生態,連著我們所有的良心、責任,他會去做這些東西。
情況就是這么一個情況,有機會大家去浙江大學朱仁民藝術館。杭州、上海等很多地方幫我建了藝術館,為什么建呢?因為你是做生態的,里面有理論、手繪、設計,理論很完整。
謝謝大家。
主持人:朱老師做了40年的生態事業,把全身的精力投到生態里面去了。至今為止,他沒有房子住,是住的經濟型酒店,是一座豐碑,我們掌聲感謝他。
下面演講嘉賓是同濟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建筑博士陳易老師給我們做演講。他是室內設計、生態建筑這一塊是專家,我們歡迎他來做演講。
陳易:各位同行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做個交流。今天滿老師給我的題目是生態建筑與室內設計的可持續性,我盡量用短的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今天大家講生態,最大的問題,是想做到任何自然的和諧。事實上人和自然的和諧,是中國人一貫的追求。剛剛朱老師也講到,人和自然要和諧共生。這個是我們講的生態。
事實上在中國的傳統的人居環境里面,我們的城市、建筑、景觀里面,有很多關于人和自然和諧的案例。像清明上河圖上,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任何自然,很和諧的生活的一種模式。當然到了現代社會之后,由于技術的進步,人和自然越來越地理,所以今天的城市,我們可以看到交通問題,住房問題,使得我們和自然的隔閡越來越多。
因此現在我們重新意識到,我們要進行我們作為的可持續發展。對于這個建設和諧的人居環境,其實歷史上有很多的研究,包括了,有伊甸園,有田園城市,有衛星城市,有桃花源,有山水的詩畫,這一些都反映了人類追求人 自然的一種概念。
當然最新,國家上講得比較多的,是可持續發展。大家認識到,要建設當代的最重要的是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有很多解釋。按照很多的研究,大概有兩百多種,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解釋。當然它一個最根本的解釋,是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能毀壞子孫后代的可生活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今天講這個生態設計。包含了很多內容。不僅僅是建筑,包括城市規劃,包括景觀,包括產品,其實都有一個生態設計的問題。我們可以很簡單的來說,生態設計,是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用在我們的規劃,用在我們的設計,用在我們的管理當中。希望做到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減少對自然的一種傷害,能夠保證自然的健康,能保證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最核心的思想。
大家在報紙上,在雜志上,在會上,大家可能會聽到生態設計、綠色設計、低碳設計、可持續設計。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名稱,這一些名稱,當然有很多人,在進行解釋,試圖解釋這一些詞的不同的含義。事實上我認為,這一些詞它的核心應該是一樣的,當然它外延,這個名詞的外延是有點不一樣的。但是它核心的思想,這幾個詞應該是一樣的。我想對于一般的設計師來說,其實沒有什么必要一定去辨別它之間的區別。對于這個生態設計也好,綠色設計也好,有沒有標準,目前來說,還是有標準的。國際上也有標準,國家也有標準,對于我們中國來說,我們現行的標準,就是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個是我們國家目前推行的關于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事實上在建筑設計當中,已經界定了它要盡心綠色設計的評估。我不知道外地的情況怎么樣,在上海所有的建筑設計,都必須進行綠色設計的評估,所以不是我們沒有標準,我們是有標準的。
上一篇:兩會FM.春之聲:2016年中國教育改革的10大新走向
本文標題:【全程】生態設計·引領中國 2016國際生態設計獎啟動(6)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hps/8019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