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通過家具、陳設、擺設,體現風格。中國古代就是這樣的。中國傳統(tǒng)的房子,不管你是宮殿也好,還是普通的民宅也好,房子的結構是一樣的。它通過家具通過陳設表現出來。這個是通過家居體現室內的美觀。這個是通過陳設。這個是通過制物。最簡單的方法營造氣氛。這個是通過不同的低碳,形成不同的風格。這個是不同的窗簾,形成不同的風格,這些是床罩。通過軟裝的方法,美化環(huán)境。而且它可以處于動態(tài)的變化之中。
減少不良影響。第二個方面就是減少對于人體的不良影響。這個方面要做室內設計的話,一個是空氣之前,這個不僅僅是室內設計,還有通風設計,都關系到室內空氣質量問題。
第二個要消除大樓綜合癥,這個在摩天大樓里面反映得特別多。
第三個要謹慎選擇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很多材料可以聞到刺鼻的味道,有些材料有放射性,這些對人體都不利的。因此我們選擇材料的時候,要謹慎的選擇裝修材料。因為裝修材料每天24小時跟人發(fā)生關系,所以我們要非常謹慎的選擇裝修材料。我們看到傳統(tǒng)的中國室內,非常強要任何自然的和諧,可以通過引入自然,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室內環(huán)境。
這個是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是造在地下,即使是地下,大家也很注重把陽光引進來。因為人看到陽光是很舒服的。這個是放在造在地下,但是要把陽光引到房間里面來。就是希望形成一種比較好的室內的空間。看到自然,人會比較舒服。可以有一些自然的通風。改善空氣質量。這個是現在非常非常多的垂直森林。在房子的立面上種樹,這個非常多。現在這么做,上海市政府還有補貼,做垂直綠化。
這個是中國室內很到就做室內綠化了。這個是中國人最早設計的一個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一直到今天都保留在那里。在室內用了綠化。人和綠化互動的感覺。
綠化有很多功能,可以凈化空氣,有一定的負離子等等。所以綠化用在室內,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
第三個大點是更新改造。更新改造以前,都是從文化保護方面來講更新改造的。更新改造,當然有文化保護方面的意義。但是現在講,更新改造,除了文化保護之外,還有更大的一塊是生態(tài)。因為保護老房子,可以減少很到材料的消耗。可以減少很多能源的消耗。因此非常強調老房子的再利用。這個是上海外灘的原來的一些金融建筑,現在都保留了。這個是我們學校和意大利設計師合作,的上海外灘一個房子的改造。這個燈據說是意大利運過來的,改造之后的效果很不錯的。這個是改造之后的效果。
這個是工業(yè)建筑改造。就像我們今天所做的地方也是工業(yè)建筑改造。比較早的中國的工業(yè)建筑改造是798,今天798,已經成為北京新的地標。它的經驗在全國各地都開始推廣了。
再利用也是一個方法,再利用的可能更多是講材料。我們設計師在選擇材料的時候,以前是從美觀來則材料,現在要重復一切可以使用的材料。最好能重復使用其他房子上的材料。同時新的材料,也要考慮今后被利用的可能性。今天你使用的材料,若干年后被拆掉了,能不能可不可以再次被利用。
這幢房子是加拿大的一個教學樓,這個墻上的面磚是其他房子上拆下來的。它二十世紀末就做了這樣的嘗試。它里面的鋼木結構的木材也是在其他房子拆下來的。在歐美國家非常喜歡用鋼和木頭做結構。不像我們喜歡用混凝土。鋼木結構是非常容易再利用。但是我們國家喜歡用混凝土,混凝土很難再利用。
這個是中國的一個設計師王塑(音)做的建筑,是得獎的。這個建筑上用了其他房子上拆下來磚。他派人收起來。用在它的建筑的外立面上。也就是說,其他人設計房子外墻用的是花崗巖,用的是鋁合金,而他用的是破磚爛瓦。當然這個怕磚爛瓦砌的方法是很有美學價值的,但是概念是再利用的概念。五世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破磚爛瓦用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讓你感覺很舒服,但是原則是再利用的原則。這個是他在上海的作品,可惜已經被拆掉了,他同樣是用了破磚爛瓦,用的竹片做的圍欄,這個是很生態(tài)的一種做法。
這個是我們學校老師做的作品。這面墻是用廢棄的易拉做的墻。這個也是材料再利用的很典案例。他研究了易拉罐的窗怎么打開。最后做出來了。可以用材料的再利用體現生態(tài)理念。很多展覽里面都可以看到現在的很多設計師,在這個方面進行探索。這個只不過是建成案例。做的研究性的設計可能會更多。這個是在室內設計里面,很喜歡用木材。木材當然是很好的材料。除了很溫馨之外,另外的好處就是可以再利用。他把這個木材,原木做踏步,將來再利用的話非常方便。
最后一點是循環(huán)使用。循環(huán)使用就是盡量好的來利用一些廢棄物,廢水,廢企物的循環(huán)使用。這個在水得利用,材料的循環(huán)利用當中比較多。它設計到垃圾的分類搜集。這個目前國內推廣不是太好,推廣還有很大的障礙。這個是水的再利用。
這個是我們學校學生洗澡水的再利用。我們學校有很多學生的澡堂,學生洗澡的水經過處理之后,可以成為河流的景觀用水。我們用了玻璃的地面,讓大家看到洗澡水怎么處理,最后放到景觀的河流里面。這個是一些所謂概念設計的理念,把水的處理都概念化的。
前面講了一些大概的生態(tài)設計包含的內容。接下去講一下我們學校做的案例,這個案例好幾年了。這個案例的一些技術,其實在今天都可以用。在座各位可能是做室內設計,其實也可以在你的設計里面使用的。
我講的案例是同濟大學的文遠樓,是建于五十年代的一幢建筑物。它位置在這里,它得過很多江,它號稱中國最早的包豪斯建筑。當時它里面的情況已經不好了,我們就對它進行了改造。申請了建設部的生態(tài)技術改造。我們當時設想了十種技術用的這里面。包括屋頂綠化、內保溫、節(jié)能照明、智能化控制、地緣熱泵,太原能發(fā)電、節(jié)能窗、內遮陽雨水利用、輻射吊頂等等。我們是07年做的,這些技術當時是比較新的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大家在自己的工程里面都可以用這些技術。第一個地緣熱泵。是用地下的能源來做供熱和供暖。當時是很新的一個技術,現在是比較成熟的一個技術了。這個是當時施工的情況,我們要打很多井,這個間距五米,打十米。這個是最后用地緣熱泵空調的室內的情況。作保溫,現在很多的房子,新房子造的時候,都是有保溫的。做外保溫。但是現在大量的項目,可能是老房子的改造。如果是歷史建筑。它保溫只能放在室內。不能放到外面去。因為它不能破壞外立面。因此要做內保溫。這個我覺得大家在工程里面,可能也是會碰到這種做法的。我們用了三種不同的材料。做成大樣,放在學校里面供學生看。
上一篇:兩會FM.春之聲:2016年中國教育改革的10大新走向
本文標題:【全程】生態(tài)設計·引領中國 2016國際生態(tài)設計獎啟動(8)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hps/8019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