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是新聞傳播學的一個二級學科方向,中公考研整理了傳播學的一些經典書目,2017年考研的同學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1. 李普曼的《公眾輿論》
李普曼是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眾輿論》中,開創了今天被稱為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此書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
作為一部傳播學經典著作,該書第一次對公眾輿論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讓讀者能細細地體會到輿論現象的種種內在與外在聯系。此書自1922年問世以來,在幾十年中已經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至今仍然保持著這個領域中的權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眾輿論》影響力經久不衰的奧秘在于,該書對輿論研究中一系列難以回避的問題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輿論從哪里來和怎么樣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樣的結果?誰是公眾,什么樣的公眾?公眾輿論是什么意思?它是僅僅在公眾中傳播還是由公眾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時候才能成為獨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來的社會中,公眾輿論主要作為一種政治現象,可以說只出現過兩個源頭,即開放的輿論生成與流通系統和封閉的輿論制造與灌輸系統,盡管它們都會產生一個復雜程度不相上下的輿論過程,但是結果卻不大一樣。李普曼的《公眾輿論》對成見、興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問題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討,完成了新聞史上對輿論傳播現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因此,在《公眾輿論》和《自由與新聞》等著作中,它不僅對新聞的性質及其選擇過程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擬態環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個就是“刻板成見”(stereotype)。李普曼認為,現代社會越來越巨大化和復雜化,人們由于實際活動的范圍、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對與他們有關的整個外部環境和眾多的事情都保持經驗性接觸,對超出自己親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們只能通過各種“新聞供給機構”去了解認知。這樣,人的行為已經不再是對客觀環境及其變化的反應,而成了對新聞機構提示的某種“擬態環境”的反應。
所謂“擬態環境”并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之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然而,由于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一般人看不見的地方(媒介內部)進行的,所以,通常人們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環境”作為客觀環境本身來看待。
而“刻板成見”指的是人們對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簡單化的觀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隨著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和好惡的感情。刻板成見可以為人們認識事物提供簡便的參考標準,但也阻礙著對新事物的接受。個人有個人的刻板成見,一個社會也有其社會成員廣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見,因而它也起著社會的控制作用。李普曼特別強調大眾傳播的力量,認為大眾傳播不僅是“擬態環境”的主要營造者,而且在形成、維護和改變一個社會的刻板成見方面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此外,議程設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公眾輿論》,雖然書中沒有使用議程設置這一名詞,但是,他表達了這樣的基本思想:媒體創造了我們頭腦中的象征性的想像,這些想像有可能與我們經歷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論證了大眾媒體是現實世界的某個事件和我們頭腦中對這個事件的想像之間的主要連接物。議程設置過程描繪了輿論在一個民主制中如何發揮作用。40年后,科恩繼續為議程設置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指出新聞界在告訴人們“怎樣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訴人們“想什么”方面卻異常有效。當然,直到1972年麥庫姆斯和肖的文章發表在《輿論季刊》上,議程設置才被命名。李普曼作為最早探討了大眾傳播的宏觀效果的學者之一,對該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經典論著《公眾輿論》也因為對上述傳播學問題的精辟論述而經久不衰。
2.帕克的《移民報刊及其控制》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是美國第一個社會學系,芝加哥學派則是20世紀美國社會科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學派。在芝加哥學派中,對傳播學影響最大的是被稱之為“開創了大眾傳播研究的學者”的羅伯特·帕克。
帕克一生著作不多,別人說他是那種寧愿指導別人寫10本書,也不愿意抽時間自己寫一本書的人。除了博士論文,出版于1922年的《移民報刊及其控制》是他惟一的著作。他做過一系列的頗有影響力的報道,還出版過對自己學生書籍的介紹。但是,他最具影響力的還是《移民報刊及其控制》,這本書是迄今為止關于早期美國傳播學最重要的教科書和讀物。
《移民報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十八章。第一部分“移民報刊的生存土壤”,分四章介紹了外語報刊存在的原因,移民報刊的歐洲背景,移民報刊與相互融合,移民報刊帶來的啟示;第二部分“外語報刊的狀況”分五章分析了廣告,地方報刊的發展,都市報刊,都市報刊與戰爭,階級斗爭;第三部分“移民報刊的歷史”,分五章介紹了早期移民創辦的報刊,后期的移民報刊,報刊對其移民狀況的反映,報刊的生存斗爭,以及適者生存的結果;第四部分“報業控制”,分四章討論了控制杠桿,海默林的操縱控制,對手宣傳與政府干預,聯盟控制。
《移民報刊及其控制》是作為一種民族擔憂的結果而問世的,即擔憂美國的移民可能出現的不忠誠。成千上萬的德國裔美國人會忠誠于美國還是會忠誠于K.威廉?他們會擴散宣傳,還是會從事破壞?帕克指導了對移民外語報刊的研究。他發現,意第緒語、波蘭語、德語等報刊主要幫助近來的移民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來。很少有報刊鼓勵對于原先祖國的忠誠。美國的外語報刊通過幫助它們的移民讀者同化于美國文化,而逐漸地構成了它們自己的角色。 在美國,帕克是最早對少數民族(族裔)和傳媒的關系展開研究的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量新移民來到美國。如何使這些新移民同化,是當時美國主流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同時,美國社會也存在著排斥新移民的現象。帕克深入少數民族社區,在對數十種外文報刊進行調查后,于1922年出版了關于移民報刊的專著《移民報刊及其控制》,反對壓抑或控制這些報刊。他強調它們的角色有助于維護種族文化,并使讀者透過家鄉的語言而接觸到大都會生活,使移民順利融入美國社會中。帕克注重實證分析,將解決社會現實問題作為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他調查了芝加哥的貧民窟與當時頗為嚴重的犯罪問題。帕克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對日后歐美和日本等國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媒體的學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上一篇:關于工程項目類論文范文集,與熱電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優化策略相關專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本文標題:2017年新聞傳播學考研:傳播學十大書目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jianzhulei/hps/7880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