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滾滾紅塵,潮漲潮落,生生不息。面對名與利、面對個人與集體、寂寞與熱鬧、失敗與成功、現實與未來,有的人為自己留一道縫隙,舉重若輕,收獲豐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卻不堪擠壓和重負,羈絆于生命之重。學會留一道縫隙,這是生命的大哲學。(中心論點)
莊子為自己留了一道縫隙。(分論點一)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誰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實現自己的烏托邦之夢?但濮水之畔的莊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對兩個身負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顧。權勢于莊子并沒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歷史記錄了他那至今還在茫茫天宇回蕩的聲音:“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一句話,便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將許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來求取的相位扔進了濮水。
莊子守護著自己的靈魂,為心靈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間,他的靈魂也成為一個神話,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蘇軾為自己留了一道縫隙。(分論點二)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蘇軾一生坎坷,從“烏臺詩案”開始,他被一貶再貶。他曾哀嘆過,彷徨過,接踵而至的災難曾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他最終還是給自己的心靈敞開了一道吸納清風明月的縫隙。
面對險惡,蘇軾唱出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面對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在最艱難的環境遭際里,他寫出了震古爍今的千載華章——《赤壁賦》。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蕩著倜儻灑脫的樂章。
福樓拜為自己留了一道縫隙。(分論點三)
一個世紀以前,在巴黎鄉下一棟亮著青燈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樓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訪,不看報紙,但他給自己留出一道縫隙——每天看日出。
福樓拜每天看日出,伴著剛剛蘇醒的樹木和玻璃般翠綠的青草,呼吸著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擁有了溫馨和朝氣,能夠寧靜、快樂、充滿活力地工作著。留一道縫隙,清晨看日出,福樓拜在為自己的生命舉行升旗禮!
學會給自己留一道縫隙,是人生的大哲學;不能為自己留一道縫隙,則是人生的大遺憾。(承啟下,總結過渡,以上從正面論證,以下從反面論證)
項羽沒有給自己留一道縫隙,烏江之畔,血染長空。(反面分論點一)
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間被遺憾、羞辱和絕望占滿,已沒有可供回旋的縫隙。
在衣袂飄飄、長袖舞動中,心愛的人兒香消玉殞。面對著如泣如訴的滔滔江水,英雄項羽悲嘆著“無顏見江東父老”,一抹寒光閃過,一個悲壯的瞬間便定格于歷史的江河。于是,滾滾江水千百年來一直嗚咽地訴說一個悲戚的故事。
川端康成沒有給自己留一道縫隙,他的生命最終在不堪忍受的擁擠中凋謝了。(反面分論點二)
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曾無助地嘆息:“太擁塞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可見,擁塞足以致命。面對別人的盛情邀請,面對各種應酬,他不會拒絕,只能疲于應付。他的生活空間塞得太滿,令他幾乎喘不過氣來。于是,在巨大的精神壓力面前,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終于崩潰。那一刻,櫻花落了一地。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奔騰不息的歲月之河從古代流到現代,它用哲人的睿智告訴我們:面對陰晴圓缺、悲歡離合,面對花開花落、得失成敗,面對風霜雨雪、電閃雷鳴,面對燈紅酒綠、名韁利鎖,最難得的是為自己留一道縫隙!(照應開頭,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評語:全文論證嚴密,結構清晰,例證典型,語言富有文采和表現力,先正面后反面,論證有力。(24+24+11——59分)
3. 范文
理想的階梯
青年最愛談理想,青年最苦惱的是理想和現實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雖有理想,但刻苦勤奮不足;有的也很想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緊一點一滴的時間;有的自以為條件差,崗位平凡,無用武之地,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結果,常常在碌碌無為的苦悶中慨嘆蹉跎。
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離開奮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應從眼前的現實起步,以非常艱苦的奮斗,作為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中心論點)
理想的階梯,屬于刻苦勤奮的人。馬克思為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斗一生。他積極投身于火熱的工人運動,研讀無數種著作,學會了歐洲好幾個國家的語言。他不斷在圖書館鉆研,數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層。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藥。廢寢忘食,四年里做了幾百次試驗。最后一次試驗時,他聚精會神地盯著燃延的導火線。一聲巨響,在旁的人們驚叫:“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卻從濃煙中跳出來,面孔烏黑,身上還帶著血,興奮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濤激勵著他們去刻苦奮斗。今天,我們為實現四化而奮斗,這是中華民族空前的事業,其任務之艱,難度之大,更需要億萬人民,特別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艱苦奮斗。有志于為這一崇高理想而奮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對現實,不怕一切艱難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壯志,用刻苦勤奮的汗水澆開燦爛的理想之花。(分論點一)
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富蘭克林有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許多科學家、文藝家都是同時間賽跑的能手。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里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事業30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輟。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他一生留下為人民深深喜愛的巨著《人間喜劇》,共九十四部小說。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嗎?(分論點二)
時間的流逝是無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來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時間,學習與工作大約只有三十幾年,一萬多天。虛度一日就等于耗費生命的萬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可是,有人甚至從未想過遮挽一下時光呢。對時間的態度,可以檢驗一個人的世界觀。沒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義,自然不愛惜時間。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為每一瞬間的奮斗都關系著目標的實現。(分論點三)
理想的階梯,屬于迎難而上的人。奮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難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荊棘、浪濤是不會少的。幻想一切都順順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條件差。這也許是事實。但今天的處境,總不致像伽利略、布魯諾那樣冒著受宗教極刑的危險,總不致像高爾基那樣在老板的皮鞭下學寫作吧。艱苦的環境更能激發有理想的人奮發向上。高爾基從小飽嘗人間的辛酸,舊社會血淚的鞭笞鑄成了他偉大的心靈。他堅持在敵人的明槍暗箭下寫作,在饑餓與死亡的威脅中戰斗,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不在任何艱難困苦中屈服、畏縮,永遠像海燕一樣在雷鳴電閃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們的困難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崗位平凡。這也可能是事實。但革命事業需要三百六十行,絕大多數人都要在平凡崗位上工作。無志之人,將使生命比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將在平凡崗位上成功。華羅庚年輕時在一個中學干雜活,夜間在如豆的昏黃油燈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來才成為著名的數學家。開普勒長期操勞雜役,業余苦鉆,發現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道爾頓是中學教員,愛因斯坦是小職員,那些發明紡織機、蒸汽機、飛機、火車的,他們的職業、崗位不也都很平凡嗎?可見問題不在于崗位,而在于有沒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為這理想而奮斗不息的頑強精神。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決不應讓困難攫住自己的心靈,而要在奮斗中舒展自己的雙臂。當為崇高理想而奮斗一生的雙臂收攏時,抱住的必將是令人欣慰的碩果。(分論點四)
奮斗,是改變現實的杠桿,是億萬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堅實階梯。只有以不懈的韌勁,一級級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輝燦爛的理想高峰。讓我們在四化的偉大征途上譜寫出自己的奮斗之歌吧。
(《理想的階梯》發表在1979年第5期《中國青年》雜志上。此時的中國已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為了實現早已憧憬的理想,躍躍欲試,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在這樣一個歷史轉折關頭,青年人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理想?怎樣去實現理想?作者發表此文,鼓勵青年人找到實現理想的正確途徑,努力奮斗,譜寫自己的理想之歌。)
【學以致用】
下一篇:6月9日《中新網事》
本文地址:http://www.tristayang.com/zuowen/gaozhong/79550.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